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外卖,一度被视为餐饮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的几年里,众多中高端餐饮品牌纷纷投身外卖市场,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餐饮业的经营模式。进入2023年,知名餐饮品牌海底捞更是推出了外送子品牌“下饭火锅菜”,进一步丰富了外卖市场的产品线。展望2024年,绿茶餐厅也宣布启动“品质外卖增长策略”,旨在通过提升外卖服务的品质和效率,实现品牌在市场上的持续增长。

不过,在短短一两年间,由于外卖平台间的激烈竞争,众多餐饮店铺开始面临盈利困难的问题。

刚开张不到三个月的闽南风味餐厅“老吴的时光”,自开业伊始便深陷于今年一轮激烈的“外卖竞争潮”。店主李斌透露,目前该店每天平均接单量在30至40单之间,每月总销量大约在1000单,然而,其盈利空间已经被挤压到了极限边缘。

妙有餐饮创始人蔡佳宇透露,各家平台抽成基本在20%,有时如果参加一些满减活动,一个20元的菜,顾客到手七八8元,我们只能收到四五元,连成本都覆盖不了。

西餐厅“白安其”店主介绍,自己曾遇到过1元秒杀订单。“原价138元的披萨不仅赚不到钱,还要倒贴食材和人工成本。”

“很多餐饮店都知道,房租成本是‘大头’,但也只有占到总成本的15%以下,经营才是比较良性的,这个(外卖平台)抽成比例之高可想而知。”餐饮业内人士表示。

入驻点评网站则是又一项逐渐增长的成本开支。仅仅是为了获得展示,蔡佳宇每年需要在点评网站上花费上万元。

憶长安西安宴定位高端,为了维护一定的曝光度,以及保持评分相对较高,鲁丹青每年要砸进去近20万元。“有些餐饮的朋友,甚至要花到100万元。也有的店铺通过收藏打卡送菜,刷刷评分。”

不少餐饮店还反映,食材成本正在上涨,一些核心地段的房租价位也没有明显松动,叠加线上平台成本的水涨船高,行业正在经历两头挤压。

胡浩说,尤其外卖业务量受平台活动影响,每日出餐量极不稳定。满陇山房的主打菜“膏蟹年糕煲”食材选用鲜活膏蟹,备货过多会显著提升食材损耗成本,备货不足又会因无法完成平台订单而收到差评。

长安记忆餐厅曾拥有150余款菜品,鲁丹青计划通过精简菜品数量,将菜单缩减至100道,以降低库存成本和减少损耗。

桂满陇的客流状况整体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且这一局面似乎难以逆转。胡浩指出,在餐饮行业,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以去年为例,桂满陇在北京的一家门店在8月份的营业额达到了150万元,但到了9月,营业额却骤降至100万元。随着暑假的结束,他们已经提前做好了迎接可能到来的“寒冬”的准备。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