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在晚餐时分,上海的众多商业区、购物中心以及餐饮街,往往变成了热闹非凡的战场。

在新世界城的“丰收粮管集”等区域座位几乎爆满之际,部分楼内商铺却出现了一半座位空置无人问津的情况。

自桂满陇在合生汇完成升级改造并重新开张后,该楼内的其余9家餐饮店铺已陆续撤出。

餐饮市场,从来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可今年不大一样。行业里绝大多数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上海部分城区的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整个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餐饮数据同比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

是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带来的线下消费挤兑吗?又或者消费者“下馆子”的开支收缩了?

在商业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判断均有其依据,但往往又无法完全解释所有情况。以南京西路商圈为例,光云南米线店就多达近10家,然而其中却总有几家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众人争相前往的“排队王”。与此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人均消费三四百元以上的“高端餐饮”行业陷入了全国性的“关店潮”,但浦东一家经营陕西菜的精致馆子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客单价和客流量。这些现象不禁让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背后支撑着这些店铺的繁荣与稳定?

上海的商贸领域规模宏大,其中餐饮业作为需求稳定度极高的消费领域之一,预计将持续保持活力。然而,在目前阶段,一个明确的事实是,整个行业的参与者都正面临着一场“水落石出,方见谁真正有底”的考验。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