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智能建造的快速发展,依托于产业生态体系的稳固基础。安徽省正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扶持、构建平台以及培养人才等综合措施,为产业升级持续提供动力。

在财政支持方面,安徽省对合肥、阜阳、蚌埠这三个省级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给予了重点扶持,每个城市将获得500万元的资金注入。此外,这些城市在智能建造及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方面,将优先获得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城品活力贷”的财政贴息支持、城市更新专项资金以及绿色金融等多元化支持措施,以进一步推动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合肥市则是将智能建造奖补纳入《合肥市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对建筑业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项目,按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目前,已为12家企业开展奖补资金兑现1133.07万元,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在智能建造研发与应用方面的积极性。”合肥市建设委员会科技处副处长苏振华介绍。

为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今年奖补力度再度升级。原有资金奖补政策申报条件由“投资额100万元以上”降低为“50万元以上”。

平台赋能同样关键。2023年以来,安徽省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推动“中国建造(安徽)互联网平台”建设。目前,该平台已上线运行,集住建行业大模型、BIM 技术应用、政府投资工程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可实现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

合肥市同步建设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子平台也已上线,并在海恒国际体验式商业街区和松谷鸣翠两个项目进行试点运用。蚌埠市上线智能建造信息化系统,通过“三纵三横”数字治理体系,实现建筑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

安徽省正积极推动智能建造人才的培养,致力于深化智能建造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近期,阜阳城投集团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学院携手合作,达成了重要共识。双方计划共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并开设“智能建造订单班”,旨在定向培养和输送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此外,双方还计划探索构建区域性建筑机器人共享平台,以降低中小企业的技术应用门槛,推动智能建造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一系列举措将为安徽省智能建造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传统的钢筋水泥“硬工程”迈向数字智能的“软升级”,安徽省的建筑行业正经历一场智能化转型的蜕变。伴随着建筑机器人技术在全产业链的普及应用以及智能建造体系的不断优化,“安徽智造”正成为推动中国建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鲜活例证。

2025-08-29 08:4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