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合肥作为全国首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正以“创新场景与智能建造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智能建造的原创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实际应用领域。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的项目施工现场,无人塔吊和钢筋绑扎机器人首次惊艳亮相,使得智能建造技术变得直观而生动。传统的高温高压高空驾驶室已不再是塔吊司机胡文奇的必备工作环境,他只需在空调房内,轻点手机屏幕,就能远程操控塔吊进行精准吊运。同时,这些小巧灵活的机器人穿梭在钢筋丛林的各个角落,它们依靠先进的自动定位和风险报警功能,将钢筋绑扎的效率提升了3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建筑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不仅改变了传统作业模式,还进一步提高了精确度。”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强表示,24小时不间断作业模式更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科大商学院项目体量大、工期紧且施工黄金期恰逢夏季高温。作为承建单位,安徽建工三建以现场需求为导向,聚焦传统建造痛难点,让智能科技从“云端”走到“一线”。据了解,合肥市先后遴选发布两批共40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引导46个试点项目进行场景对接,项目、案例、场景的循环促进体系逐步形成。

截至目前,合肥市已有17项经验做法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打造了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合肥样板”。

马鞍山市在智能建造领域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该市通过精心打造智能建造产业联合会、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创新研究院、国家级“双碳”建筑产业园以及“智建云商”平台,成功构建了一个集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四化”建筑产业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建筑业的绿色智能转型,加速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在“智建云商”这一综合服务平台中,我们成功整合了数字化设计、装配式建筑、绿色低碳建材、智能建造以及智慧运维等一系列前沿的产品与服务,打造出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已经在多个重要项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与示范,如巢马公铁大桥连接线项目、当涂姑溪河水利闸工程以及马鞍山博悦府的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等。中国十七冶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2025-08-29 08:33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