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BBA集体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提速智能化,对豪华汽车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市场份额来看,BBA在中国市场曾经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中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的崛起,其份额受到挑战。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5.5%,奔驰累计销量下降14%,奥迪前5个月销量跌幅达16.78%。

“跨国车企的市场份额正受到挤压,新兴车企凭借智能化先发优势建立全球品牌影响力,中国本土品牌依托政策支持与庞大市场需求,在智能化赛道上展现出强劲竞争力。”王鹏对记者表示。

在产品竞争力方面,智能化已成为当下汽车市场竞争的核心维度之一,BBA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与部分中国新势力品牌存在差距。通过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BBA有望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重新赢回消费者青睐,稳固市场份额,但是这一过程并不容易。

“目前跨国车企在智能化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有以下几点:跨国车企的难题有语言、语义、法规三个方面的难题。”萨摩耶云科技AI机器人研究员郑扬洋对记者表示,“中文场景标签需要数据翻译,团队既懂底盘信号又懂中文语境,把机械信号翻译成AI能用的各种场景标签。此外,国外大模型更擅长高速路场景,暂时无法处理国内复杂的交通状况,比如外卖电动车逆行+行人闯红灯等事件。”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也指出:“跨国车企智能化面临诸多难题。技术路径上,基于欧美道路设计的自动驾驶系统难以适应中国复杂路况。合规方面,中国严格限制境外数据传输,车企需重构数据闭环体系。本土化上,消费者对特色功能需求迫切,外资研发周期长,速度远不及中国车企。成本上,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方案单车成本高,与国产纯视觉方案价差大,挤压利润。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使得跨国车企在中国智能化发展道路上阻碍重重。”

那么,通过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BBA能否迎头赶上?“短期内,跨国车企极难反超中国车企。不少中国车企已建立电动化与智能化双重先发优势,还拥有本土供应链红利。但从长期来看,若技术有所突破,可能在高端市场扳回一局,关键在于能否将中国区智能化成果反向输出至全球车型。”郭涛对记者表示,“当L3级自动驾驶责任认定法案落地,谁先打通保险理赔和事故复盘系统谁将占领先机。”

王鹏也有相似看法。他认为,跨国车企短期内难以超越中国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领先地位,这是由于跨国车企在智能化领域需大幅增加研发投入,重构供应链与组织架构。但是跨国车企仍然存在长期潜力,在品牌、资金、技术储备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若能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加速智能化转型,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智驾系统(如安全性突破、特定场景响应能力提升),未来有望重新夺回市场主导地位。

为此,王鹏建议,跨国车企在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时应加强技术交流与研发合作:建立联合研发团队,共享资源,共同攻关关键技术;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与保护机制:在合作协议中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与保护条款,避免纠纷;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与跨文化管理团队:促进双方沟通与理解,尊重文化差异,建立跨文化管理团队。

事实上,BBA的这一系列动作也表明,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融合。中国在智能驾驶算法、数据处理、生态构建等领域的优势,与BBA在汽车制造、品牌积淀等方面的长处相结合,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迈进。在这场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中,BBA正努力抓住机遇,通过智能化提速重塑豪华汽车市场格局,而中国科技公司也将借此机会在全球汽车产业舞台上展现更强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