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在“双碳”这一关键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不再仅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已经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的各种职位上。

聚焦于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吴春玲详细阐述了“绿领”岗位在战略规划中的关键作用。她指出,这一岗位的核心职责是担任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工程师,他们负责精心制定并严格执行公司的ESG策略及行动计划。这一岗位的目标是确保公司的ESG目标与整体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统筹协调公司内部各业务部门,推动ESG战略在产品价值链的上下游环节中得到有效实施。此外,ESG工程师还需负责整理和分析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综合绩效数据,编制年度ESG报告,为公司的决策层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战略建议。

在研发部门,主要有新能源汽车工程师、低碳材料研发工程师、电池技术研发工程师等岗位,负责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研发、低碳材料的应用研究、电池技术的创新等,以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同时要学习了解最新的碳足迹核算与管理相关的标准法规。

在生产部门,主要有绿色制造工程师、能源管理工程师等,主要职责是优化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推广绿色制造工艺,降低生产环节的碳排放。

而在质量与认证部门,主要有岗位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工程师、质量认证、合规与评价工程师等。主要职责是负责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管理,依据国际标准(如ISO 14067)或国内相关标准(如《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对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进行核算,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法规。

从企业用人角度出发,王茜认为,“绿领”人才的核心在于具备技术实力与低碳意识的双重能力。相比简单地划分岗位,更应从技能视角理解其本质需求。

以汽车行业为例,绿色转型所需的“绿领”人才需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绿色材料应用等关键工程技能;同时,还需具备对行业绿色合规与ESG体系的深度理解,如碳排放核算与披露、供应链绿色审计、ESG标准及报告体系运用等。可以说,未来真正具备竞争力的“绿领”,是能够跨越技术与可持续边界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人才缺口如此巨大,但遗憾的是,毛新平指出,就全球范围来看,我们还没有一个碳中和相关的专业或者学科。构建完善的碳中和学科体系、加快相关人才培养,无疑是眼下亟待推进的重中之重。

吴春玲提出,我国高校应着力强化“双碳”相关专业的建设,特别是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全面覆盖新能源汽车技术、低碳材料、能源管理、碳足迹核算等多个关键领域。此外,还应注重设置跨学科课程,如低碳经济学、碳金融与碳交易、数字孪生与碳中和建模等,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我们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对于在职员工及转岗员工,汽车制造商有必要构建专属的“双碳”人才培养机制。该体系可包括内部培训与导师指导等多种形式,以促进员工迅速掌握“双碳”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在研发和生产领域所累积的丰富经验,并补充最新的标准与法规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