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上海越来越多河湖水面正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消费场景,人们突破传统“观水”模式,转而寻求深度的“玩水”“乐水”体验

水上运动,催生了“水上经济”——多元化的场景、长链条的消费以及品质化的需求,都让“水上经济”对服务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

“水上经济”,听上去只产生于白天,但已有从业者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将之往“夜经济”方向拓展。杨添鸣告诉记者,有不少客人提出,夏天白天阳光太毒,傍晚划一两个小时又不尽兴,能否开展“夜划”活动?

“这是一个很棒的点子,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我们正在积极准备。比如,把照明工具内嵌在桨板、皮划艇中,再给游客配备户外运动手电筒等装备,试下来效果很好,夜划有一种别样的浪漫。”此外,杨添鸣还在筹备水上市集等新业态,打造更多水上消费场景。

场景消费之外,装备消费也是大头。杨慧告诉记者,她买的充气桨板算是中档的,再加上水上运动服、墨镜、救生衣、防水袋、涉水鞋等装备,一套下来花了4000多元,其中桨板的价格占一半。“一些‘发烧友’买的板子、桨稍微高级些,价格会更高。”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我国冲浪、桨板项目消费人群超过100万,整体消费规模超过10亿元。

另外,“水上经济”还通过高附加值的水上体验项目,拉动文旅、住宿、餐饮等产业增长。

倪芳芳告诉记者,最近每到周六,村里游客就会多起来,其中多数是去体验水上运动项目的。“从最近的统计数据来看,周六一天村里各水上运动俱乐部共要接待900人左右,游客带动村里民宿、饭店消费,全村各店一天的总营业额可达23万元左右。”

不久前在崇明举行的上海市民桨板大赛,共吸引170多人参赛,其中120人系从市区赶往崇明。“这120人中,有30多个家庭是提前一天来的,在崇明住民宿、吃农家菜、买农产品回去,对崇明文旅消费也有带动作用,这是‘水’带来经济价值的直观体现。”刘雄说。

“一日运动、两日度假”的新消费模式,正在沪郊兴起。比如,崇明明珠湖度假村推出的“水上运动+星空露营”套餐持续火爆,游客白天划桨板,夜晚住进临湖帐篷看萤火虫,客流带动周边民宿均价上涨约三成。

在中心城区,“水上经济”也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在2025苏河湾上海桨板公开赛期间,静安区沿河设置“静安国际中心水上嘉年华”市集,非遗技艺展示等10余个特色摊位前人头攒动。赛事期间,铂尔曼、静安假日酒店提供参赛专属优惠,不少参赛选手及家人朋友组团入住,苏河湾万象天地等商业综合体还推出优惠活动,让参赛者和观赛者不仅能“赛在静安”,还能“买在静安”。

当前,上海越来越多河湖水面正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消费场景,人们突破传统“观水”模式,转而寻求深度的“玩水”“乐水”体验。从“观景式旅游”到“体验式消费”,“水上经济”正不断激发提振消费的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