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做好大城养老,解决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关键。在上海“9073”养老服务格局中,90%的老人仍将以居家养老作为安享晚年的主要方式,谁能为他们提供稳定、靠谱、贴心、优质的服务?可选方案之一,是离市民最近的物业公司。

今年4月21日,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市房管局印发《上海市推进“物业养老”服务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批在徐汇、黄浦、长宁、虹口、普陀、杨浦、闵行、嘉定、松江等区试点。转眼3个多月过去了,试点情况如何?“物业养老”将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记者走访调查上海多个试点小区,发现早在《方案》推出前,已有不少物业进入了社区养老服务的第一线。

不久前,家住徐汇区古美小区72岁的陈阿姨去医院看病,身边跟着一位年轻姑娘,前前后后帮她打理妥帖,比如医生在开医嘱时,姑娘细心地将药名和服用说明用笔记下。这让医生都感到好奇,悄悄问她:“这位是您的谁啊?这么贴心,是女儿吗?”陈阿姨笑着回答:“不是女儿,是物业的陪诊员。”原来,这是小区去年推出的“物业养老”服务项目。

陪伴陈阿姨的赵静是中鹊物业的员工,接受过陪诊师培训,但这并非她的主业。小赵既要负责调度保洁员,也是社区的养老顾问,还要做一部分客户回访工作。“我们是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对物业服务进行升级,鼓励员工提升技能,为老人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公司总经理杨俊告诉记者,中鹊物业在虹梅街道管理5个社区,大约16000名居民,其中40%是老年人。去年8月,接到区里开展“物业养老”试点通知后,公司就调整改造业务流程,制定了四张服务清单,基本都是在服务社区老人过程中发现的“刚需”。

“在这一领域,我们可以说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中鹊有养老机构作为保障依托。”杨俊说,公司发动保安、保洁员、客服管家等升级技能:如保安以及像小赵这样的办公人员,可以接受培训成为陪诊师或为老人配药;保洁员工作之余可以为老人上门保洁甚至做饭;修面、理发、扦脚、护理之类的技术活,可以由公司养老院里的护理员承接。试点启动至今,物业已服务1700余名老人,反馈很不错,也有不少回头客。

“这是多赢的尝试,因为各方都在其中获益。”杨俊表示,老人获得了靠谱的服务,降低了他们的选择成本和信任成本;物业员工不仅收获了技能,收入也有实打实的提升,一般每月可增加800到1000元;物业公司还有意外之喜,不仅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居民的关系也变得更好,以古美小区为例,一年间物业费缴费率从72%提升至9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