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虹口区欧阳路街道仅有1.67平方公里、6万多人口,老龄化程度却高达48%,90%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二级调研员龚健告诉记者,街道在2023年就开始了“物业养老”的探索。在这里,老人可以通过电话、小程序、智能终端或口头下单等方式提出服务需求,由物业公司承接服务,如果无法满足,就将需求转到街道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协调其他助老服务机构单位来承接。

“物业直接承接养老业务的优点,是成本比较低,对老人而言非常有吸引力。”龚健表示,例如虹达物业为满足老公房“悬空老人”上下楼需求,购买了一台爬楼机,花几十元就可以租用一次。“市场价格一般在200元左右一单,物业因为足够近,又不用专门人工,所以成本比市场化的爬楼机企业便宜很多。”

对一些物业无法满足的服务需求,街道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会挑选辖区优质商户或经常合作的护理养老机构建立社区服务联盟,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大西小区独居20多年、今年94岁的瞿老伯,最近一段时间心脏不舒服,子女希望社区能帮忙找人居家陪夜。“他们只需要晚上有人陪着,老人生活能够自理。这种要求其实外面不太好找,物业最后找到了一位长护险护理员来照护老人。”大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剧祥祥告诉记者,白天这位护理员可以忙别的工作,晚上来看护老人,通过物业对接了双方供需。

类似这样的“定制化”订单其实并不少,“物业养老”在处理这些“非标准化”服务需求方面有一定优势,能凭借对情况熟悉以及整合各类资源的优势,给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是传统养老服务难以触达的痛点。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