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北京市文联倾力打造,汇集中法意瑞四国艺术家才华的偶剧《我的名字叫啊吨》在法国阿维尼翁OFF戏剧节举行了全球首映。历经一年的精心筹备与编排,这部源自北京的剧目成功实现了从文学作品向舞台艺术的华丽转身。

《我的名字叫啊吨》这部作品由北京市文联倾力发起并出品,并由著名的三拓旗剧团倾情创作与演出。该作品是北京市文联倾注心血,将冬奥吉祥物“冰墩墩”这一形象转化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IP——熊猫“啊吨”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故事以生活在古老阿密寨的熊猫主人公啊吨为中心,描绘了他因多年前的一次地震而成为孤儿的不幸遭遇。长大后,啊吨常常心怀愧疚,他时常在想,如果当初自己能跑得更快一些、力气更大一点,或许就能救回爸爸妈妈了。于是,他怀揣着一个梦想——成为一名运动健将,他渴望变得像自己的偶像“冰墩墩”一样出类拔萃。然而,随着冒险旅程的不断深入,啊吨逐渐意识到,他应该追求的并非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去年7月,熊猫啊吨带有鲜明中国印记的形象出现在巴黎地标,与前来参与奥运盛会的各国观众热情会面;一年后的阿维尼翁OFF戏剧节,10位演员以戏曲身段和技巧操控木偶,并结合影戏、剪纸元素,再次展现了浓厚的中国韵味。没有过多布景的舞台实现了移步换景,几个小竹竿呈现的却是茂密的竹林,这种空灵的意境暗合了中国传统演剧观。为适应戏剧节的节奏,演出时长精简至60分钟。一位走出剧场的法国小观众说,虽然有时不太能跟上字幕,但她却看懂了啊吨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信念——勇气和友谊可以战胜一切。

剧中偶形的设计者、法国偶剧导演马若兰专程赶来观看演出。今年6月,马若兰离开北京时,《我的名字叫啊吨》仍在紧张排练,这是她第一次观看全剧。“从去年7月在阿维尼翁的发布会到今年的首演,这是一次跨文化的合作。”马若兰说,这次与中国艺术家合作,让她印象最深的是磨合、协作的团队精神。

导演赵淼同样难忘一起工作的日子,大家曾有碰撞、分歧,但对艺术的追求最终把所有人凝聚起来,“比如偶的大小,开始时,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我们觉得未来可能会在千人以上的剧场进行演出,需要一个大偶,但法国艺术家一直建议,偶不能成为演员表演的枷锁,最理想的是一个人也能让偶飞起来,所以‘一个灵动的偶可能更重要’,他们改变了我们的很多观念。”

在演出期间,我们的作品《我的名字叫啊吨》的主创团队不仅在国内舞台上大放异彩,更在阿维尼翁戏剧节OFF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熊猫啊吨”闪耀之旅交流会》。在这个交流会上,主创团队与观众分享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心得。阿维尼翁OFF戏剧节联合主席哈罗德·大卫先生出席了此次活动,并对作品在技术与艺术层面的深入探讨以及所展现出的跨文化合作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他认为,《我的名字叫啊吨》不仅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