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8月8日中午时分,位于徐州博物馆二楼的“抱一文创”店铺,面积仅有20平方米,却因游客众多而显得人潮涌动,几乎无人能进入。

彭先生一家来自湖南长沙,他们刚刚满载而归。彭先生的女儿立刻向记者炫耀道:“瞧!这是‘瑞龙呈祥’手链!对着这个小圆球,可以看到里面的龙形玉佩,而且底部的小孔还能投射出影像呢!”小女孩的眼神中充满了发现“宝藏”的喜悦。

这份“掌上观展”的惊喜,映射出游客对博物馆服务升级的迫切期待。

“可别小瞧这‘方寸’之地,一年能‘吸金’600万元!”馆长李晓军的声音带着自豪,也透着一丝感慨。就在几年前,徐州博物馆还像许多博物馆一样,面临共性困境:火爆的人气与有限的开放时间、单一的服务供给、僵化的体制机制形成尖锐矛盾,“预约难”“文创同质化”“优质资源下不去”“人才积极性难调动”等问题凸显。不改革,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需求;不破局,难以释放文博资源的巨大潜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强调“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江苏迅速交出答卷——以小切口推动文博领域系统性改革。去年8月,省委、省政府直面痛点,系统谋划,省文旅厅等多部门联合打出“组合拳”——《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两高政策》)重磅出台。

顶层设计直指核心梗阻,改革蓝图突破多重“墙壁”。

破“时间墙”,鼓励延时开放、打造夜游项目,解决“开放时间短”与“公众需求旺”的矛盾。今年暑期,全省91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其中,南京市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无锡东林书院等34家文博场馆打破博物馆周一闭馆的国际惯例,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暑期最迟延时至21:00.有效缓解了“预约难”。

破“内容墙”,支持收费特展、创新文化产品,激发策展活力,告别“千馆一面”。常州博物馆举办两个收费特展,上半年参观人数同比增长78.09%,“门票+文创”收入破1000万元,同比增长398%。

破“资源墙”,推动优质展览下沉基层,让文化惠民更均衡。“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以“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相结合的形式,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184天巡展累计接待观众209.71万人次,文创销售1166.52万元,各地博物馆均刷新单日接待量纪录,其中,连云港博物馆日参观人次最高达4.2万,创全省博物馆日接待量纪录。

破“机制墙”,明确IP授权开发路径,引入社会力量,激活市场动能。徐州博物馆深度挖掘馆藏汉文化IP资源,破除“闭门造车”传统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开发运营,2024年文创销售总额飙至2369.87万元,同比增长557%,线上数字文创、IP授权收入也节节攀升。

破“激励墙”,建立“收支两条线”反哺机制,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调动人员积极性。苏州博物馆对延时服务人员按每人215元/天标准进行奖励,各地市直博物馆延时开放期间的加班费由市财政落实,重点保障编外用工和安全保洁人员。

《两高政策》一子落,全局活。一年来,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跟进出台改革政策,带动全省博物馆事业迎来发展热潮。2024年,全省362家备案博物馆接待游客13901.64万人次、同比增长16.76%,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文创销售4.92亿元、同比增长16.60%,全国第三。今年上半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7129.39万人次,“五一”、端午期间观众人次同比增长分别为31.54%、26.3%。

一石激起千层浪。文博领域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成为江苏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个夏天,省内各地博物馆推出“苏超”文创产品,南博等热门博物馆专门设置“苏超”球迷预约通道,推出“白天看展、晚上看球”等活动,带动文旅综合消费增长。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全省年接待人次排名前十的延时开放博物馆带动周边夜间文旅消费增长14.6%。“江苏文博领域的改革实践,深刻诠释了高水平开放对释放文化活力的关键作用。”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处长刘旭东说,“当文化魅力转化为消费吸引力,当博物馆从静态展馆变为动态经济节点,便形成了文化赋能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增长的同频共振。”

深入洞察“预约难”这一民生痛点,江苏文博领域改革以《两高政策》为系统性破题利器;从徐州小店的文创爆款、南博延时灯火璀璨,到常州的特色展览人气爆棚,再到全省接待量稳居全国首位,夜间消费不断攀升,基层共享日益深化,人才活力持续涌动……这一系列变革背后,江苏文博领域改革的逻辑链条清晰而有力。它始终以群众期待为指引,以政策创新为动力引擎,以机制突破为关键抓手,最终实现了事业繁荣、经济活跃、人才振奋、全民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