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在浦阳地区,对乡村文化空间的更新不仅推动了观光旅游的发展,加速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而且还吸引了更多新的文化资源的汇聚。

漫步于浦阳非遗展陈馆之外,古朴的巷道引领你穿越时光的长河。不久,邵一当代艺术创作工作室映入眼帘,在这里,乡村的宁静与先锋艺术的活力悄然相遇,交织出一幅独特的画面。沿着村落的小径继续前行,你会发现径游村便民服务驿站和青年创客家综合性空间,它们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和丰富的活动。而“野趣”十足的乐田农场和番茄哇,更是吸引了众多城市家庭前来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一些原本看似与乡村生活格格不入的业态,如今也勇敢地在此扎根。在径游村委会附近的古老民居中,前媒体人小满巧妙地将这里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小满工作室”。得益于浦阳镇政府、传化集团与径游村三方共同努力搭建的协作平台,小满工作室不仅汇聚了轻奢女装设计的时尚潮流,还融入了自媒体创作的无限创意,更将萧南地区的助农活动中的温暖与善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乡村时尚文化现象。

目前,径游村已梳理出一条融非遗展馆、艺术工坊、创客空间、生态农场于一体的文化脉络,勾勒出一条“今有6+1”特色人文路线。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老建筑,经活化利用后化身全新叙事场域,既承载着乡土历史记忆,又容纳着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而在距离径游村几公里外的十三房村,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倪柏钦主持的茅湾窑印纹陶非遗体验工坊,更成为当地孩子和村民的文化乐园。村民通过工坊的陶艺展、宋韵瓷片展、书画装裱体验等活动,重拾对乡土文明的认同。在灵山村,当地引进的郦氏南宋官窑工作室,使古老的官窑文化在灵山村得以传承,也让更多人窥见工匠们为南宋官窑的传承和保护作出的不懈努力。

乡村闲置空间活化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打造。在浦阳镇相关负责人看来,浦阳这一文化空间的“燎原之势”,离不开政企村农的合力。去年开始,传化慈善基金会、浦阳镇人民政府和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谢径安·乡村创梦家”,成立1000万“创梦基金”,5年内支持100个乡村创新创业项目。在“径”彩乡遇特色人文路线中,小满工作室和番茄哇项目,均是“谢径安·乡村创梦家”计划扶持项目。

去年7月,萧山区首个政企联建的镇街全民艺术学堂——浦阳镇全民艺术学堂在谢径安·传化农创中心正式落地。它既是浦阳政企合作的又一典范,更是村民家门口的文化新阵地,目前已有超1000人次参与受益。

这也是浦阳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路径。近年来,浦阳镇通过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实施空间改造,深度链接非遗传承人等文化力量全程参与策划设计,并精准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负责长效运营。浦阳镇宣传委员葛玲亚表示,这一“空间重塑+文化注入+市场运作”的协同模式,成功构建起以非遗馆为核心枢纽、多元文化业态多点开花、共生共荣的乡村文化新格局。

截至目前,浦阳镇已成功改造乡村闲置空间约5000平方米,并引入了南宋官窑工作室、托月轩美术馆、湘湖泥人工作室以及八十年代陈列馆等多种文化业态。这些文化空间不仅吸引了辐射范围内的80000余人次参观,更成为了村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这些空间在传承乡土文脉、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多重重要作用。

随着乡村文化空间以多样化形式被激活,浦阳乡村街巷中涌现出关于人文乡村的全新篇章,不断孕育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