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为深入推进儿科服务水平的提升,增强儿童在季节性疾病高发期的应对能力,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了《上海市推进“儿科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儿科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为广大儿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方案》明确指出,至2025年11月底前,上海市所有二级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三级中医医院以及各级妇幼保健院必须全面开展儿科服务。同时,鼓励和支持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通过医师多点执业的方式,申请增设儿科诊疗科目。对于目前尚未提供儿科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医联体牵头医院派驻医师下沉、利用互联网医院平台以及远程诊疗技术等多种形式,来为患者提供儿科医疗服务。此外,对于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将鼓励其独立设立儿科科室,以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来,部分未开设儿科服务的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纷纷开设出儿科服务,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25年5月28日在枫林路与医学院路路口开设儿科中心,提供儿内科、儿外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2025年5月7日,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儿科门诊焕新启动,儿内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开设,同时于每周五下午和周六上午开设儿童保健及体重管理门诊,于每周四下午开设儿童心理行为评估专病门诊。

《方案》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做实预约诊疗制度,要提供诊间预约、复诊预约,鼓励开展专家团队预约模式,提升预约精准度及儿童就医便捷性,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夜门诊和周末门诊。对于0-3岁急危重症儿童患者,医疗机构要建立24小时救治绿色通道,支持开展先救治后缴费。

《方案》同时要求提升儿科医疗应急能力。在儿童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医疗机构要建立就诊等候时间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加强预检分诊、推广诊前检查、落实急诊分级分类救治等提升服务效率;要及时通过增开诊室数量、延长服务时间、扩容补液区域等提升接诊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儿科、发热诊室应开尽开,并完善儿童输液、雾化、中医外治等服务条件。

与此同时,《方案》对儿科服务方式的内涵进行了明确优化。为深入推进儿童友好医院的建设,该方案要求医疗机构在建筑空间、视觉色彩、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适儿化改造,以营造更为温馨和适宜儿童的环境。同时,鼓励医疗机构针对儿童疾病的特殊性质,增设生长发育、精神心理、体重管理等特色门诊,满足儿童的多样化健康需求。此外,全市50%的妇幼保健机构将提供儿童孤独症康复服务,以提升干预服务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儿童,还将加强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提供就诊引导、健康科普、康复陪伴等全方位的服务。

另外,《方案》强调提升儿科中医药服务水平,充分运用中医药在儿童疾病治疗与预防方面的独特优势,改进儿科中药制剂形式,普及小儿推拿、中药药浴、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疗法。同时,促进中西医在儿科复杂难治病症临床研究中的合作与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