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剧目提升会全体大会在被誉为“南戏故里”的温州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界专家、院团代表以及剧目主创们齐聚这座瓯越文化名城,共同探讨。他们围绕涵盖22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多个艺术门类的40余个入选展演剧目,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此次大会以集体的智慧和创意,为新时代戏剧艺术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以匠心独运,精心打磨每一部精品,让好戏从温州再次焕发光彩。西安三意社的社长、享有盛誉的秦腔表演艺术家侯红琴,代表参演的院团发表了诚挚的表态。她深情地表示,此次剧目的提升对于各个院团来说,就像是及时的一场春雨,将为剧目注入最精准的艺术养分。院团将始终坚守“十年磨一戏”的创作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珍惜每一次机遇,潜心钻研,边演边提升,不断对剧目进行再聚焦、再提炼、再升华,力求在本届戏剧节上呈现出最完美的艺术呈现。

从“改稿”到“提升”,一字之变背后是创作革新。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在讲话中强调,组织专家为参演剧目打磨献策,是中国剧协贯彻党中央、中国文联关于文艺评奖办节“改变、改进、改革”精神的重要实践,也是在总结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成功举办经验基础上的又一次行业盛会。他指出,本届戏剧节在剧目遴选上提出新导向:注重百花齐放,重构“主旋律”;回归戏剧本体,突出表演中心,遏制“大制作”;坚持艺术为民,打破唯奖项论。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首次将“剧本改稿会”升级为“剧目提升会”。陈涌泉解释,“剧本”与“剧目”一字之差,实则是立足戏剧作为综合艺术的本质,从创作源头到舞台呈现、再到文化表达的全面升华,是戏剧从“作品”到“精品”、从“高原”向“高峰”跨越的关键环节。

四“点”要求,为精品创作立标准。针对剧目提升的具体路径,陈涌泉提出四点要求:剧本要“牢一点”——“一剧之本”是根基,剧本不牢则地动山摇;导演要“藏一点”——二度创作需尊重剧种特色,避免过度彰显个人风格,同时发挥演员主体性,给予自主创作空间;唱腔要“纯一点”——充分继承传统,凸显剧种鲜明特色,以醇正韵味塑造人物、传递情感;呈现要“活一点”——通过舞台调度与互动,充分释放戏剧艺术的现场魅力。

他希望以此次提升会为契机,完善戏剧创作前置性研讨机制,不仅为当下创作生产与理论评论注入活力,更通过跨界思维碰撞激发创新,塑造健康的行业生态。

群英聚首南戏故里,共筑戏剧盛会。未来三天,由编剧、导演、舞美、唱腔设计等领域资深艺术家及戏剧评论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将分为三组,与入选剧目主创团队展开面对面研讨,提供一对一辅导与点对点打磨。此次提升会的成果将直接应用于9月5日至25日在杭州、温州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展演中。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盛大启幕,分别在美丽的杭州和温州两地举行,这不仅是对南戏发源地文化影响力的极大肯定,更是对温州文化的深度认可。作为温州的一份子,我对于家乡能够承办这样一项国家级的戏剧盛事感到由衷的骄傲。 在活动结束后,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谷好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难掩喜悦之情,她表示:“此次戏剧节的举办,汇聚了43台精彩剧目,汇集了众多剧种和不同院团的艺术家,这本身便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通过在温州举办的剧目提升会,各院团之间的交流将得到深化,更多的优秀作品将在这里‘再次启航’,迈向全国舞台。” “嬉嬉吃吃眙眙戏”这一生动的描述,正是温州人热爱戏曲的缩影。谷好好主席希望艺术家们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深入体验温州的文化底蕴。她期待本地与外地的院团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在戏曲的田野上耕耘,共同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