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在徽州地区,那一片粉墙黛瓦之间,三条历史悠久的“鱼儿”悠然游弋,它们分别是歙县的汪满田鱼灯、瞻淇鱼灯和渔梁鱼灯。这些承载着数百年文化底蕴的鱼灯,从最初的镇灾祈福的古老民俗,逐渐演变成为了现象级的国家级文化IP。歙县精心打造的非遗“鱼灯”品牌,在2024年吸引了超过300万游客的目光,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影响力,更带动了农文旅消费,总额达到了惊人的20亿元人民币。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的蓬勃兴起,一条历史的“鱼”不仅穿梭于景区之中,更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游弋。当非遗文化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它们往往成为景区中崭新的“形象大使”。

池州傩戏,以淳朴灵动的表演演绎了“千年活化石”的独特魅力。寿县古城下的寿州锣鼓,让壮怀激越的声浪,漫过淝水、越过城墙,恰与古城风貌融为一体。亳州市在重点3A级以上旅游景区开展五禽戏展演及教学体验活动,通过健身+养生+体育+旅游的方式,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华佗五禽戏更亲民、惠民,为景区带来人气和流量。众多景区内的快闪店、品牌联名店、主题市集等,则制造出非遗美学消费空间。

据悉,2025年举办的“多彩四季”安徽非遗嘉年华第一季活动盛大开启,推出了150个精选的“非遗年货购物月”促销商品,同时精心策划了12条具有安徽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活动汇聚了近万件非遗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和展销机会。为了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安徽省特地制定了《安徽省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为非遗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极大地促进了非遗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活动中,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技艺、选购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漫步于非遗特色小镇的街区,这些多样化的旅游业态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独特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

文旅研究领域的专家们指出,我国已连续多年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随着“非遗风景线”的不断延伸,一种新的角色——“非遗旅游景区合伙人”逐渐崭露头角。正如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所描绘的意境,我们不禁要问:“何以为‘桥’,何以为‘楼’,何以是‘你’?”非遗与旅游景区的相互促进,传承人与合伙人,乃至每一位游客的共同努力,将为我国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气象。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