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清晨6点,合肥北站迎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辆满载着光伏组件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中欧班列,伴随着一声悠扬的鸣笛,缓缓启动。这趟被誉为“钢铁驼队”的列车,承载着我国光伏产业的骄傲——占全球50%市场份额的“合肥造”光伏玻璃,以及10%市场份额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即将踏上前往中亚地区的征程,为当地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长江之畔的芜湖港,橙色起重机正高效装卸集装箱,上半年 88.07 万标箱的吞吐量里,近六成承载着全省外贸货物的出海需求。

这一幕幕清晨的忙碌图景,正是安徽交通物流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缩影。

从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5 万亿元大关,到上半年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经济的稳健增长背后,交通物流始终扮演着 “大动脉” 的角色。

如今,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广泛的“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使得县城地区得以融入全国交通体系;“干支衔接”的高等级航道网络,更是实现了通江达海的便捷物流;“一枢七支多点”的机场群,有效联通国内外市场。在“十四五”规划的前四年里,累计投入超过5400亿元的交通建设资金,这些“硬投入”正在逐步转化为显著的“软效能”。全省水路货运量占比高达37.1%,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每一分物流成本的降低,都在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光伏等产业链注入强大的竞争优势,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发展联盟在合肥正式宣告成立。这一举措标志着安徽省在综合交通领域迈出了新的步伐。从政策层面推出的“综合交通发展能级提升行动”,到企业层面提供的定制化物流服务,安徽省正通过强化交通物流的“强链接”,不断优化生产与消费、内贸与外贸的循环,以更加顺畅的流通体系,为打造“三地一区”(即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芜湖芜湖县、马鞍山马鞍山新区、滁州滁州市)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篇章奠定坚实的流通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