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在滁州市琅琊山风景区,一场名为“2025年安徽省‘四季村歌’优秀作品展演”的活动盛大启幕。现场,2000余名当地居民和游客齐聚一堂,沐浴在秋日的阳光下,聆听松涛之音,一同沉浸在乡村音乐的欢乐氛围中。

本次展演汇聚了全省各地16首优秀的村歌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主题多元,涵盖了文旅发展、非遗传承、乡村新貌等多个方面。演出形式多样,包括合唱、独唱、民俗表演等多种艺术形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演出在马鞍山市选送的《麦浪里的微笑》中精彩开幕,当涂县的农民歌手们以他们质朴的嗓音,将春耕夏耘的辛勤劳作与丰收的喜悦完美地融入歌声中,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野情境,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的蓬勃发展与美好未来。

立足文化振兴、歌唱家乡发展、传递文旅魅力,是本次展演最鲜明的底色与最大亮点。黄山市的《晒秋》生动再现了歙县阳产村秋日晒秋的民俗画卷,歌声中满是丰收的喜悦;宣城市的《畲乡欢歌》以悠扬曲调描绘了宁国市畲族乡云梯村发展文旅产业的生动图景;宿州市的《再唱老侉头》则以浑厚高亢的嗓音展现淮河以北的“侉”味方言特色,土味十足却趣味盎然,生动展现皖北农民新时代干事创业的昂扬劲头;东道主滁州市选送的《万村有戏》唱出了基层群众对“送戏进村”文化惠民工程的热切期盼,传递出公共文化服务浸润乡村的温暖;蚌埠市选送的《回家尅饭》,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方言歌词,传递出乡村团聚的温馨情感,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展演中,一批融合非遗元素的创编作品同样引人注目。铜陵市选送的《铜陵牛歌(新编)》由市级非遗传承人王育君领衔演唱,在保留传统牛歌“哦哎嗨呵”独特唱腔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编曲手法,让这项有着百年历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安庆市的《山野的风》用黄梅旋律唱出外出游子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芜湖市的《鱼灯谣》同时融入无为鱼灯、无为宫灯两项非遗技术,再现节日巡游的民俗场景;合肥市的《乡村吉他声》、阜阳市的《醉了花鼓乡》将传统巢湖民歌、花鼓调与现代旋律结合,唱出了新时代青年人的幸福生活。

本次展演采用“景区+展演” 的文旅融合模式,将舞台巧妙设置在琅琊山景区醉翁亭畔,让千年文脉与田园歌声交相辉映。活动现场不仅有精彩的舞台表演,还设置了非遗展示互动区,让观众在欣赏村歌的同时,沉浸式领略安徽乡村独特文化韵味。旁边的农货集市人头攒动,当天农产品销售9.6万元。线上传播同步发力,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安徽文化云、滁州文旅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吸引55万网友在线 “围观”,云端掌声与现场喝彩形成热烈互动。游客张先生开心地说,昨天看宣传说有唱歌活动,没想到这么精彩,景也美,歌也好听,孩子听着都不想走了。

作为安徽省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品牌、群众文化活动促消费的重要举措,“四季村歌” 活动自开展以来,始终立足各地农文旅特色,围绕春山茶歌、水上渔歌、秋收欢歌、红叶山歌等10类特色场景,累计新创、改编村歌作品210首,举办线下展演活动116场,开展线上作品展播10期,让“村歌”成为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风貌的重要载体。各地以村歌为媒,积极推动村歌与旅游、农业、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不仅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乡村观光体验,更汇聚了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仅6场省级示范活动就吸引15家“活动合伙人”加入,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及文旅消费176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能与经济活力。

为持续推进“村歌”活动的常态化与品牌化发展,我厅计划于2026年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提高作品的艺术质量。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期望“四季村歌”不仅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道“欢乐舞台”,更成为推动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助力安徽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为安徽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谱写更加激昂的时代强音。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