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宿城,坐落在江苏的腹地,这里呈现着全省“三农”比例最高的主城区格局。尽管其城镇化率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农村人口仍占据总人口的四成。与此同时,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仅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八成左右。在这座城市中,繁华与厚重并存,乡村振兴成为宿城必须答好的“必答题”。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宿城肩负着传承乡村文化、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使命。

宿城区始终坚持将生态修复、文化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三位一体地统筹规划与推进,积极借鉴“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深入探索生态价值向文化旅游价值的转化路径。在“水韵天成·自在宿城”这一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宿城区走出了一条城乡和谐共生、产业相互促进、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发展道路。2024年,全区共接待游客37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4.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4.8%和22.53%,这一成绩不仅为宿城区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以“农”为本,厚植根基。王官集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把科普、体验与加工结合,年收入3.5亿元,带动600人就业;大众村依托电商兴村,3898名村民中平均每4人就有1个创业主体,八成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收入突破4万元,村集体收入连续7年超百万元。

以“文”提韵,延展灵魂。旋木雕、麦秸烙画、剪纸等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赛事活动与地方文化结合,朱海百万大鱼挑战赛吸引6000人参赛,不仅带火了赛事经济,还让董王高跷、苏北大鼓等非遗项目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以“旅”增收,释放潜能。朱海休闲运动小镇,从“212个散乱鱼塘”蝶变为4000余亩碧波荡漾的水上乐园,每年吸引40万人次游客,带动村集体增收200万元;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综合带动收入1.5亿元。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旅游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强劲杠杆。

从“农”字出发,以“文”为笔触,依托“旅”业实现增收。在“微度假”逐渐成为消费主流的今天,宿城根据自身特色,精准施策,不仅坚守了绿色发展的本底,更开辟了城乡和谐共生的崭新局面。这无疑是对宿城实际情况的最佳回应,也是一条蕴含着巨大潜力的弯道超车发展之道。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