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截至目前,我国返乡及入乡创业人员总数已突破1200万。据此推算,到2025年,浙江省45岁以下返乡青年的人数预计将累计超过35万。

这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青年自发返乡创业的首次大规模行动。鉴于受浙江地区潮汐性人口流动的影响,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青年选择返乡创业。对此,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马寅初研究会会长米红进行了深入分析。

记者近期对浙江11个市进行了实地探访,深入偏远山区和海岛进行调研,带着一系列疑问,试图探寻为何年轻人选择回归家乡?他们为乡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在农村创业和生活的情况又是怎样?以及乡村生活对他们自身产生了哪些影响。

今日乡村,对青年而言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富有吸引力。

入夜,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90后姜洪调试着天文望远镜,身边游客沉醉星河发出阵阵惊叹。

半年多前,姜洪辞了杭州的工作,到村里创办这个星空观测项目。丈夫担心她是一时冲动,她一条条分析,特别是那句“这可是把爱好当事业的好机会”,说服了他。如今,她组织的活动场场爆满。

随着越来越多青年入乡,“逆城市化时代”已然到来。

“青年返乡会形成‘鲶鱼效应’‘滚雪球效应’,吸引更多人扎根乡土。”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郭红东分析,这一趋势,离不开政策推力与乡村内生红利。浙江已出台不少培育“新农人”的举措。“千万工程”深入实施,让农村的生活和创业环境不断升级。乡村在低成本试错空间与差异化竞争赛道上的优势更为明显。而家庭支持力同样关键,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很多家长视野开阔、有一定经济基础,愿意支持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发放了返乡青年问卷调查,收回的问卷显示:浙江返乡创业青年中,39岁以下占比超83%,其中95后与00后合计近三成。这些年轻人自信、个性鲜明,有着自己对人生、对事业的评价标准。

“青年返乡对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着特殊意义。他们是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生力军,也将成为中国农村人口重新洗牌的最大变量。”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林晓珊说。

更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青年们,在乡村或投身于技术革新,或眷恋家庭温情,或追寻诗意栖居。

在绍兴市越城区,赵逸飞的无人机掠过稻田,进行巡检。2021年,他返乡创业,第一年亏损10万元,有人劝他及时止损。“我在外创业3年,比较过不同行业的潜力。现代农业是机械化、智能化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有无限可能性。”他迅速转型,开辟无人机农药喷洒、施肥等服务,在稻田上搞无人机培训,去年实现利润30多万元。

同是返乡,遂昌小伙邱黎辉选择创办家庭农场。他父亲起初不同意,也想不通:“孩子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再回村里,大学生不是白培养了?”父子俩吵得吃饭都不能坐一桌。邱黎辉写了一份详细的项目计划书,拉着当村干部的伯父做“说客”。父亲也释然了,“年代不一样了,成功不是只有一条路”。

在嵊泗县花鸟岛自主创业已超过三年的南京女孩陆羽倩,展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在28岁之前,陆羽倩的生活始终在城市中展开。那里的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高成本的居住环境让许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倍感压力与疲惫。然而,一次偶然的旅行让她邂逅了心中的“诗和远方”。在那个宁静的小岛上,咖啡馆等新兴业态点缀其间,年轻的面孔随处可见,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每一步都能望见碧波荡漾的大海。被这份宁静与自然所吸引,加之自己对冰淇淋的热爱,陆羽倩决定追随内心的呼唤,在岛上开设了第一家冰淇淋店,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甜蜜的色彩。

陆先生坦诚表示,他并不打算永久留在海岛,“然而,我开设这家店铺,初衷并非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是为了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