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公共文化空间的温暖氛围正逐步渗透到便民服务的各个领域。在六安市裕安区的高店悦书坊,他们精心创办了“初心堂”,这个空间内集成了理发室、家电维修、缝纫铺以及心理义诊室等多样的志愿服务设施。在“金剪子理发室”中,理发工具摆放得井井有条,一应俱全;在“维修小匠铺”里,各类五金配件齐全,准备就绪;“为民义诊台”上的医疗器械经过严格消毒,随时待命。居民们穿梭于这些服务设施之间,有的享受着免费的理发服务,有的向专业人士咨询家电维修问题,还有的在义诊台前测量血压。尽管空间不大,但便民服务的暖流在这里涌动,为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温馨。

暑假期间,不少公共文化空间也悄然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亳州市蒙城县图书馆推出“教育+托管”公益服务模式,面向小学生提供课业辅导与兴趣拓展相结合的暑期托管服务。该空间以文化为纽带,融合国学经典、实践体验与兴趣培养,打造寓教于乐的公益托管服务,助力儿童全面发展。

融入市民生活节奏,是公共文化空间长效惠民的关键。上班族和学生群体“朝九晚五”,如何让他们也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许多空间推出了延时、错时服务,化解“时间差”难题。池州市青阳县蓉城镇长龙社区推出夜间延时服务,延长空间开放时间,让“白天上班上学、晚上共享书香”成为现实。一位居民感慨地说:“夜间服务太贴心了,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也能在空间看书、健身,解决了我的大难题!”

在安徽积极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进程中,该省致力于不断深化服务功能的融合。这些文化空间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而且正逐步拓展至养老托幼、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民生需求领域。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公共文化空间在特殊时段加大了服务供给力度,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更加贴近民心,更具温情与关怀。

2025-09-09 10:3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