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期,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森林书屋”在完成升级翻新后重新对外开放,不仅增设了阅读空间,还配备了古琴、香道、茶道等特色区域,为公众带来了阅读、品茶、手工制作等多样的服务体验。

这座别具一格的“森林书屋”无疑成为了安徽省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空间工程,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便民文化设施,安徽正致力于打造一个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托“15分钟阅读圈”的建设理念,安徽省正努力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步行15分钟内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截至2025年,安徽省已新建成并投入使用600个公共文化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的文化生活。

在中江塔下的芜湖书房·滨江书苑,读者们或倚架阅读,或伏案学习。这座临江而立的书香雅苑,如今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心灵休憩地。

而像这样的城市书房,芜湖已建成57座,遍布街道、社区与公园,构建起“15分钟阅读圈”,总藏书超100万册。不止于阅读,这些城市书房常年开展非遗体验、科普讲座、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已成为集阅读、展演、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客厅”。

“城市书房起到的是影响人、聚拢人的作用。”芜湖市图书馆馆长陈修正说,城市书房不只是读书的地方,更是文化活动的共享舞台。四年来,芜湖书房累计举办文化活动超过2万场次,让文化流淌在城市的脉搏中。

安徽省的公共文化空间惠民实践,不仅在现实世界中遍地开花,更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硕果累累。以蚌埠市固镇县湖沟镇为例,这里的村书记每日下午4点准时变身成为“网络主播”,用亲切的乡音向村民们详细解读各项惠民政策。原本的公共文化空间如今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座“助农直播间”。在这里,干部们不仅热情推介家乡的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和优惠政策,更及时解答了关于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群众疑问,与广大网友展开实时互动。这一创新的举措,不仅为乡村振兴开辟了全新的视角,也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参与。

安徽省各地积极推动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充分利用文化场馆、文明实践所、乡镇文化站等公共设施,通过精心改造和业态创新,成功“唤醒”了无数沉睡的文化角落。在“2024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安徽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创新实践,荣获了包括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在内的24项大奖,充分展现了安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卓越成就。

2025-09-09 10:28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