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闵行博物馆举办的“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以及奉贤博物馆精心策划的“露华浓深——大唐生活美学展览”,自展览开展以来,便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和关注。观众们纷纷分享自己的观展感受,而众多“文化爱好者”更是对这两场展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试图从中评选出今年区级博物馆展览的“佼佼者”。这一话题在评论区引发了两大阵营的激烈讨论,精彩纷呈。

过去,那些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的区级博物馆在上海丰富的文博展演资源版图中可能显得并不显眼。然而,近年来,这些区级博物馆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通过举办各类大型展览,不仅成功吸引了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关注,让他们眼前一亮,同时也承担起了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商业和体育展览融合发展的关键角色。

自年初以来备受瞩目、迅速走红网络的“贞观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余温尚存,6月15日,另一场名为“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的活动在闵行博物馆紧随其后盛大开启。展览的频繁更新让观众应接不暇,同时也为闵博增添了源源不断的话题。

“楚风烈”是上海首个集中展示安徽地区楚文化代表性文物的特展,由来自安徽博物院、淮南市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129件(套)重量级精品文物组成,其中鄂君启金节(车节)、春秋附盖三足羊形铜尊等都属于“镇馆之宝”。

“楚风烈”甫一开展,便迎来单日7000人次的观众,即便是工作日也依然保持着单日4000人次左右的客流。记者工作日前去探访时,距离开馆还有一刻钟,展厅门外就已排起近两百米的长队。馆内文创店售卖的展品同款“三足羊形铜尊”食玩文创,更是被抢购到一度缺货。

在网友们票选出的榜单上,闵行博物馆是上海区级博物馆中名气最响、口碑最好的博物馆。“贞观鉴”大唐展、“万历那年”明十三陵特展、“相遇海昏侯”展,“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几乎是“展一个、火一个”。

若论规模和建制,6岁多的闵博新馆只是区级小馆,馆藏并不丰富,其临展厅的面积不足700平方米,略显紧凑。但每年,闵博都会凭借自己的策展功力和借展魄力,在这700平方米为观众呈现三个高质量特展,逐渐打响了“小馆也能办大展”的好名声。

在闵博宣教部主任徐迪看来,博物馆的影响力不在规模,而在于展出内容和讲解效果。在展览主题内容的选择上,闵博这几年的展览有一根贯穿始终的主线,即紧密围绕“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进程”来办展。

比如,很多观众都对闵博此前办的汉代展印象深刻,而本次“楚风烈”所呈现的楚文化与汉文化本就一脉相承,游客在观展时,也能够对历朝历代间的变迁与文化传承有更立体的认知。

闵博的策展团队很注重展览设计的创意和美感。比如,“马王堆展”采用轻盈灵动的展示理念,以垂落的帷幔替代部分墙面,营造出如梦似幻、飘然欲仙的感觉。“楚风烈”围绕楚国器物的纹饰风格元素设计“蟠虺纹”投影长廊,凸显光影交错之美。

闵博的另一大特点,是精彩的讲解与互动。记者探访时注意到,有不少观众都是冲着徐迪的线下讲解而来,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气博主“博物馆小迪哥”。

2022年起,闵博的宣教团队就开始探索多元的网络传播与新媒体渠道,以“博物馆小迪哥”为核心ip的视频账号顺势而起。

当博物馆的宣教任务落入徐迪这位“90后大男孩”手中,风格也变得多样起来。说起马王堆时,徐迪自己采编视频,用一曲RAP介绍马王堆汉墓的“主人”辛追夫人是“吃货”;讲起唐文化时,他会在图上为观众提点当年柳宗元、李白、杜甫、长孙无忌的住处;宣传楚文化时,他用AI动画让自己穿越到公元241年,为观众直播“跟随楚考烈王”合纵伐秦,结果一触即溃,带着观众们“迁都”寿春……

徐迪指出,受制于地理位置和展厅面积等因素,博物馆的接纳能力确实有限。然而,借助互联网的广泛传播,这些展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得以触及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从中受益。

除了小迪哥的精彩讲解,闵博还精心培养了一支由各界精英组成的志愿讲解团队,他们每日定时为游客提供专业而丰富的讲解服务。这支队伍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涵盖了企业高管、年轻的妈妈们,以及利用暑假时间参与社会实践的高中生。每位志愿者的讲解风格独具特色,他们用不同的视角和方式诠释着同样的文化内涵。因此,许多参观者被吸引多次前来,通过不同版本的解说,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展品,收获颇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