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步入2025年,汽车4S店这一依赖重资产投入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生存挑战,而经销商渠道体系也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与动荡之中。在2025年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大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文思婧透露,回顾2024年,经销商百强集团共计新建了741家销售网络,与此同时,也有529家销售网络被关闭,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行业转型的剧烈态势。

当前,面对销量下滑和新能源汽车的强力冲击,传统的重资产、高成本4S店模式正逐渐演变成经销商们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与此同时,轻量化下沉策略已成为汽车制造商突破困境的关键策略。过去那种“大而全”的4S店模式正在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精准定位、快速响应的“小而精”终端。在这一变革中,渠道的底层生态也在加速转型,从单一模式向“直营+代理”的双轨并行模式转变。

2025年6月6日,成都运通宝马店悄然闭店,这家隶属于全国头部经销商集团的门店,在这个象征顺遂的日子里人去楼空;6月20日,又传出青岛某宝马店疑似闭店的消息。据统计,自去年以来,宝马闭店现象已在北京、东莞、杭州、重庆、西安等多地蔓延,甚至包括国内最早的宝马经销商也未能幸免。

此外,今年以来,国内多家保时捷线下门店突然关闭,其中关店涉及的地区有鄂尔多斯、义乌、唐山、郑州等地。事实上,“部分经销商关店歇业”对保时捷而言是在计划之中的事情,这也是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励驰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

早在2024年底,潘励驰就公开对外表示:“目前保时捷中国给德国总部提交的目标是,到2026年12月31日之前,经销商规模降低至100家左右。”这一数据相当于保时捷现有渠道需要“优化”三分之一。

关停只是序章,轻量化下沉已成车企生死突围的关键战略。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车企正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向下沉市场掘金。

今年6月份,一汽-大众一次性签约75家新经销商,覆盖68个市县,联手蓝池、长久等头部经销商集团突击三、四线市场,目标是年底突破千家网点。公司旨在改变传统建店逻辑,通过“厂店分离、车间共享”的模式将建店周期压缩至36天。同时,伴随着将门店形态裂变为卫星店、社区触点等“毛细血管”,真正渗透至县城、乡镇的街头巷尾。

与此同时,林肯汽车也在上演“极致瘦身术”。据林肯中国总裁贾鸣镝透露,下一步将把单店面积压缩80%至800平方米,团队精简至10人,硬生生把投资门槛从千万级拉低至150万元。配合“星火燎原”计划以及“前6个月零库存”的政策组合拳,以期实现经销商资金周转效率倍增。

从更深的层次来分析,轻量化并非仅仅是降低成本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是对汽车销售渠道基因的深度重构。正如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所言,曾经以“大而全”著称的4S店模式,正逐渐被那些定位精准、响应迅速的“小而精”终端所取代。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行业的变革趋势正在加速,渠道的底层生态正在经历从单一模式向“直营+代理”的双轨并行模式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以造车新势力为例,小鹏汽车积极实施“木星计划”,通过淘汰130余家效率低下的直营店,同时新增160余家经销商,加速将销售渠道下沉至低线城市,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小米汽车采取了全直营的模式,在短短14个月内,门店数量从首批的33家迅速扩张至298家,覆盖了82个城市,展示了其强大的市场扩张能力。在传统车企方面,长城汽车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出了直营体系“长城智选”,以填补市场空白。而比亚迪则依靠其近4000家经销商的庞大网络,将服务网络深入至县城腹地,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车和服务体验。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