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备受瞩目的追光动画力作《聊斋:兰若寺》即将于7月12日与广大观众见面。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得以一睹《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等经典聊斋故事的真容,它们在预告片中初步展露了那充满中式志怪特色的神秘美感。值得一提的是,这场东方奇幻美学的盛宴并非从今日才开始,早在文字之外,《聊斋志异》这部文学巨著便已引领我们踏上一段跨越三百年的视觉与想象之旅。

自古以来,图文结合的书籍形式便已存在。例如,现存最早的中国古典小说插图本,如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和明代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均生动描绘了多样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人物形象。

目前能看到的较早的聊斋故事图像,当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聊斋故事画册》。晚清时期,石版印刷术(平版印刷技术之一)从西方传入中国,凭借时效高、成本低、印刷清晰等优势,推动了古籍再版和小说插图本的蓬勃发展。在石印《聊斋志异》插图本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以下简称“图咏”本),于1886年由上海同文书局出版发行。该书8册插图共445幅。每篇故事配一幅插图置于卷前,画上方题写七言绝句点明主题,并附上篇名的篆书钤印,集诗、书、画、印于一体,颇具文雅气息。“图咏”本出版后,引发翻印、改版的热潮,各书局在沿用同文书局插画的基础上,又增删变动不同的图像元素:对原插画稍作变动的翻印本、加上彩色的印本、一页多图的印本等,一时令人眼花缭乱,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聊斋图说》和《聊斋全图》,堪称聊斋故事题材绘画的双璧。大约在清光绪年间,大型图册《聊斋图说》(简称“图说”本)应运而生。该图册共有48册725幅插图。其装帧讲究,半开绘图,半开文字,图文并重。

《聊斋全图》(简称“全图”本)于清末问世。原为90册,多散佚。其中,前48册每文一图,之后则每文配二至七图不等。与“图咏”本在“扼要处着笔”绘制单图的风格不同,“全图”本图画占据主导地位,文字从属于图像,视觉冲击力更强。以《聂小倩》为例,“图咏”本单幅主题画抓住宁采臣拒绝诱惑、掷金而去这个情节,构图偏室外,突出庭院、树木、月夜,人物比例较小,气氛清冷文雅;“全图”本则展现聂小倩婚后生活场景,如婚后点灯读书、画兰展才、革囊放鬼捉夜叉等,细致描绘了床帐、墙画、条桌、绣墩等家居陈设,呈现世俗生活之美,休闲性、趣味性更为鲜明。

以上这些图像作品不仅起到了辅助文本传播的作用,而且由于绘图者各自的独特旨趣和精湛技法,使得古老的聊斋故事得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赏读空间。以《莲花公主》这一篇章为例,在“图咏”版本中,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大王设宴款待窦旭的场景,其中几位宫女簇拥着莲花公主前来与窦旭见面,这一幕充满了古典韵味。而在“全图”版本中,不仅增添了文官武将侍立两旁的细节描绘,更是将窦旭与莲花公主初次相遇时那相互凝望的表情与眼神,通过近景的细腻刻画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一种相互对望的默契与呼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

2025-07-30 08:0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