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红的鹿首金步摇发簪,是由内蒙古博物院与华夏首礼携手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该发簪以博物院馆藏的北魏时期鹿首金步摇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自七月上市以来,凭借其独特的美貌迅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华夏首礼方面表示,这款发簪精心还原了文物上那盘曲精致的鹿首图案以及绚烂的金色叶片。发簪的制作融合了炸珠、焊接、镶嵌等多种传统工艺,尤其是金环连接的金色叶片,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尽管这款发簪已经多次补货,但仍然供不应求,持续出现断货的情况。

去年,鹿首金步摇吸引了众多古代服饰文化发烧友的目光,同时也有热衷手工制作的达人尝试亲手复刻其制作。这种独特的步摇冠款式亦在电视剧《度年华》中亮相,因其独特的造型与一般古装剧的风格迥异,也成功吸引了众多剧迷的瞩目。

鹿首金步摇主体为黄金材质,高16.2厘米,重约70克,出土于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西河子窖藏,鹿首金步摇是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代表性饰品。步摇这种首饰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古籍《释名·释首饰》,其中写道:“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到魏晋时期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头饰。这一时期中原妇女使用的步摇设计灵感通常来自花鸟,而位于北疆大地的鲜卑族则从草原上常见的鹿、牛、鹰等动物身上获取灵感。

著名考古学家孙机先生在《步摇、步摇冠与摇叶饰片》一文指出,步摇装饰起源于西方,步摇冠经由匈奴传至鲜卑再传至中原及南方地区,汉朝时,步摇是阶级和身份的象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步摇是财富的象征,是妇女妆奁中相当贵重的首饰。

在西方和我国中原地区,步摇和步摇冠一般只作为妇女的首饰,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男性贵族也会佩戴步摇,尤其鲜卑族,这是他们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

近期,在我国众多地区的考古工作中,步摇这一古代饰品的踪迹频频被发现。其中,辽宁省的考古发现尤为丰富,尤其是慕容鲜卑部族的步摇饰品,共出土了16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历史上率慕容鲜卑部族入辽西的莫护跋曾佩戴过金质步摇。令人好奇的是,“慕容”这一姓氏或许正是源自步摇。据《晋书·慕容廆载记》记载:“莫护跋,魏初率领其诸部入居辽西,因协助宣帝讨伐公孙氏有功,被封为率义王,并始建国于棘城之北。当时,燕代地区的人们多佩戴步摇冠,莫护跋见状甚是喜爱,便效仿之,束发戴冠。自此,诸部便以‘步摇’称呼他,后来这一称呼经过音变,演变成了‘慕容’这一姓氏。”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