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当前,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日韩厂商,都选择逐鹿海外,寻找新的增长点。不同的是,中国企业瞄准的是欧洲、东南亚等市场,而日韩厂商则聚焦欧洲和北美。

欧洲和北美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电动汽车市场,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企业在北美发展受限;主机厂林立的欧洲,以及正在积极推动绿色转型的东南亚成为其热门投资地。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正在稳步推进匈牙利工厂、印尼工厂,以及与Stellantis合资的西班牙工厂建设,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其中,匈牙利工厂是宁德时代继德国工厂后在欧洲的第二个生产基地,也是宁德时代最重要的海外工厂之一,一期项目预计年底投产,届时可为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等多个车企供货,服务范围覆盖欧洲主要市场。此外,宁德时代还布局了电池回收业务,计划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回收体系。与Stellantis合资的西班牙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则预计于2026年底开始试生产,规划产能50GWh。在印尼,宁德时代与当地企业合作投资建设镍资源和电池产业链项目。

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远景动力、欣旺达等中国电池企业同样加速海外建厂。其中,比亚迪在巴西和匈牙利的整车工厂都配套电池组装厂。亿纬锂能的匈牙利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2027年投产,主攻46系列大圆柱电池,初期主要供应宝马“新世代”车型,远期覆盖欧洲其他车企及储能市场。欣旺达的匈牙利工厂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产。至于蜂巢能源的泰国工厂,国轩高科的德国工厂和泰国工厂均已投产。远景动力的法国工厂今年6月投产,而其西班牙工厂、英国第二座工厂、匈牙利工厂等正在建设中。

整体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布局已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通过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和本地化运营,逐步构建全球竞争力。

与中国企业相比,韩国三大电池厂商在欧洲的布局要更早,但其亟需应对当地主机厂供应链日趋多元化的竞争压力。而在美国,以2022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为契机,韩国电池厂商与通用汽车、福特、Stellantis等主机厂合建了多座电池工厂,部分已经投产。松下的电池工厂则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策环境的变化正在影响日韩企业的布局。SNE Research指出,美国“大而美”法案通过,大幅缩减了此前《通胀削减法案》中给予的清洁能源税收优惠,且引入“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规则,限制了与某些国家(尤其是中国)相关的电池和原材料获得税收抵免的资格,这给电动汽车和电池行业带来了深远的连锁反应。对此,韩国电池厂商正采取中长期策略,如增加在北美的本地产能、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以及强化供应链本土化建设。松下也在努力降低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增加原材料本土化采购,并寻求新的原材料来源,以提高电池生产的稳定性。

另外,美国将于9月底终止实施多年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电动汽车市场预计会受影响。再加上此前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不如预期,部分厂商调整了在美电池投资项目。例如,日媒前不久报道称,因市场前景不明朗,松下决定推迟其美国新建电池工厂的满负荷生产时间节点;远景动力也暂缓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项目;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在密歇根州合作的电池项目面临搁置风险。这反映出企业对市场前景的谨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主流电池厂商来说,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正在变得日趋激烈。随着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动力电池业务受到一定波及,新业务扩张的紧迫性正在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储能成为诸多电池厂商开拓的第二增长曲线,且营收贡献度正逐步提升。

以蜂巢能源为例,其通过Stellantis、宝马MINI大批量订单,实现了大规模海外出货,积累了大量出海经验,同时加快与多家海外车企及储能等领域的合作步伐。在储能板块,蜂巢能源产品已进入全球30余个国家,累计项目超200个。仅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已获得逾4GWh的储能电池订单,其中50%以上为出口。该公司计划快速提升海外交付占比,预计2025年全年储能电池交付量可达5GWh,2026年达到8GWh。

宁德时代亦是如此。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系统营收为284亿元,同比下降1.47%;毛利率25.52%,同比增长1.11%。可以看出,宁德时代的储能板块营收较去年有所放缓,但仍维持在高位水平,占公司总营收约16%,且盈利能力稳健增强,已然成为该公司重要的增长极。今年5月,在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上,宁德时代发布了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 Stack。6月,宁德时代举办“储能587技术日”,宣布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正式量产交付。

宁德时代指出,在各国清洁能源转型目标推动下,随着风电光伏装机比例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要求提高、储能技术进步及系统成本下降,储能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正在谋求港股上市的亿纬锂能在招股书中明确指出,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匈牙利30GWh动力电池工厂及马来西亚38GWh储能电池项目,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据悉,其马来西亚储能项目定位为“覆盖亚洲、辐射全球的多场景锂电池生产基地”。亿纬锂能表示,扩产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日韩厂商自然也不愿错过全球储能市场腾飞的机遇,尤其是在北美。今年5月,LG新能源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首座储能电池工厂投产,规划产能16.5GWh。该公司计划到2026年底,将其北美地区储能电池产能增至30GWh。三星SDI则计划将北美部分动力电池产线转换为储能电池生产,以提高产线利用率。围绕北美市场磷酸铁锂材料供应,SK On近日与韩国电池材料制造商L&F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希望加速进入北美快速增长的储能领域。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