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苏超”火爆,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这项赛事覆盖线上线下,联动“赛事经济+地方餐饮文化”,同时带动周边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繁荣。

这一现象级IP的成功经验,彰显创新运营模式的强大经济文化带动效应,对上海很有借鉴意义。市政府参事、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民带领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团队,聚焦“苏超”以赛事融文创促消费的特色,分析对上海文化创新与品牌塑造的启示。

“苏超”联赛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在于巧妙平衡了竞技体育的全民参与和地域文化的深度赋能。

经验之一,它打破职业与业余的界限,降低门槛,吸引民间力量参与。

在陈宏民看来,“苏超”联赛凭借地域文化融合与创新赛制,掀起全民体育热潮。13支队伍中既有职业俱乐部球员,也有学生、体育教师、个体工商户、空调维修工等业余球员,球员年龄最大40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24岁。队员背后强烈的地域属性充分调动当地市民的积极性与关注度。

经验之二,赛事将江苏各地文化符号融入赛场,使体育成为城市文化的鲜活载体。

陈宏民认为,“苏超”巧妙融合地域文化元素,实现赛事传播和城市人文传播的协同并进。从场馆布置到赛事吉祥物设计,再到“内卷”城市文化,赛事成为江苏地方文化“活名片”。如扬州借“早茶德比”推广非遗技艺、苏州替补席摆放微缩园林、徐州“大汉遗风”主题球场突出城市文化IP。各地以“苏超”为载体,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当代体育运动相结合,进一步放大和强化城市文化辨识度和特色性,也盘活了城市消费、产业等各类资源。此外,江苏各地官媒活跃联动,球迷自发剪辑视频,形成二次、三次创作浪潮,为赛事赋予更多文化内涵。

经验之三,持续放大“票根经济”功效,有效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以常州“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为代表的“票根经济”惠民套餐,联动“赛事经济+地方餐饮文化”,显著带动周边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繁荣。周边酒店入住率飙升40%—60%,特色小吃街人流量增长超3倍。另外,衍生品开发热销,形成可持续经济循环。常州队虽赛场失意,但“常州恐龙园”搜索量上涨超58%,政府主动推出针对扬州市民的免门票活动,将网络流量有效转化为实际的文旅消费。

2025-08-15 13:2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