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自今年夏季以来,欧洲多地的气温屡创新高,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而“过热”的现象不仅体现在气温上,欧洲旅游业的强劲复苏也同样引人瞩目。

近年来,欧洲多地因“过热”的旅游业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抗议。面对这一局面,众多欧洲城市纷纷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游客分流策略和引入旅游税等,以期缓解旅游压力。然而,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为何在欧洲却激起了如此广泛的抗议浪潮?如何在这片繁荣的背后平衡旅游业的增长与民众的民生诉求?记者深入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旅游城市建设中实现“主客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

“游客回家去”“你的天堂我们的梦魇”……近日,在西班牙马略卡岛帕尔马,上万民众手持标语参加游行,抗议当地游客过多、过度旅游导致住房成本飙升等问题。在西班牙另一主要旅游目的地巴塞罗那,数千名抗议者走上街头,甚至有人用水枪袭击餐厅的游客,用胶带封锁部分酒店和咖啡馆的入口。

不止西班牙,欧洲多国的一些热门旅游城市也举行类似的抗议活动。法国巴黎卢浮宫员工罢工,抗议过度旅游带来的人手不足、工作环境恶化问题;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数千名示威者聚集在市中心,呼吁发展短期旅游的同时关注本地居民的生存权;意大利威尼斯抗议者也高举“救救我们的城市”横幅……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显示,2024全年约7.47亿人次国际游客到访欧洲,远超其他地区,其中南欧和西欧接待了约70%的游客。

“在南欧国家,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旅游业不仅带来直接收入,还能带动多领域发展,比如交通、物流、购物等多方面需求,对整体经济具有全面提振作用。”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员董一凡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过度旅游和抗议背后是旅游业与地区经济的深度捆绑。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南部国家历史悠久,旅游业是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游客过多势必会挤占公共资源,推高物价和生活成本,引起未能从旅游业获利的居民不满。

根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的预测,到2025年,西班牙的旅游业将为国民经济贡献超过2600亿欧元,这一数额几乎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然而,一些抗议者指出,他们的抗议并非针对大众旅游本身,也并非仅仅因为城市过于拥挤。实际上,他们反对的是一种单一依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旅游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加剧了城市的拥挤,还可能导致其他经济领域的忽视和失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厉新建指出,近期居民针对旅游的抗议活动,实际上揭示了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主客”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当本地居民未能充分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成果时,他们往往需要承担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从而容易产生对旅游发展的负面评价和相应的抗议行为。厉新建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实现旅游发展的共享,让居民成为旅游发展的受益者,而非受害者。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