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山新闻网 正文

安徽省人大代表汪育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师资短板在农村地区,农村师资的相对弱势主要体现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方面。其中,数量紧缺是制约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的关键。为了改善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她提出了一些建议。她建议省委编办、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进行动态管理。具体来说,这些部门应该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独立核算编制情况,对教师编制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每个学校都有足够的教师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核定是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教师数量配置的基本方式。因此,农村教师数的充足程度和教师结构的合理性取决于编制配置状况。汪育红指出,布点分散、点多面广是山区县办学的突出特点。对于学龄人口流出端的农村学校,班级的小规模化对师资的需求并未显著减少。目前,编制测算的基本依据是“生师比”。然而,“生师比”这种编制测算标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不利,不符合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际需求。汪育红认为,应该根据实际需求,重新制定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编制测算标准。

汪育红认为,小规模学校不宜并撤。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是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均处于劣势的学生受教育权利的最后保障,保留并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山区县由于村落分散、交通不便,文化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小规模教学点难以并撤。且乡村学校有利于开发融入乡土元素并且适合目标学生特征的乡土课程,所以办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不能简单并撤小规模校点。”

另外,汪育红认为,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现在有些小规模学校超编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核算编制时,统一按照师生比例进行核算。这样无法保障教育教学的需要。”汪育红表示,结构性缺编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此外,学校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编制,根据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要求,每所学校都配备了专职的副书记,但却没有相应的编制保障。“基于生师比的编制核算方式仍然不能解决教师的结构性缺编问题。”

“近年来,农村教学点学生流失严重,主要的原因是其师资力量难以保证,对于教学点来说,人数不多、设置一到三年级的教学点只能开设复式班,学生数在10人左右,但需要教授的科目有近20门,按现在编制,这些教学点只配备1个老师。”汪育红提出,目前省级一些政策更多的是对农村学校硬件上的倾斜,但“软件”严重跟不上,“比如教育信息化学生、老师的计算机配比量都很充足,但是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就不能保障开足开齐课程。”

汪育红表示,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方式保守、课外活动开展少等都导致了乡村学校不具吸引力,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有悖于教育公平的总要求。

汪育红提出,建议省委编办、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如农村小规模学校独立核算编制。“原则上每个农村小规模学校按照最少每校12人配编,以保证其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学点设定至少2人的编制保障标准。每学年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定期核定小规模学校教职工编制。”汪育红称,达不到标准班额的小规模学校和村小学、教学点,按生师比、班师比以及学科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具体地说,小学每班配备2名老师编制、每所建制初中至少配备12名老师编制。

此外,汪育红建议为小规模学校增加管理编制。每个小规模学校支部应增加1名专职副书记的编制,并配备1个管理人员编制。他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小规模学校的管理和组织需求。汪育红还提出,可以放宽寄宿制学校的编制标准。由于寄宿制学校管理时间长、强度大,适当放宽编制标准,或者增加一定职数的教师编制,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这样的调整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寄宿制学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其教育水平。

汪育红还提出了向乡村学校倾斜的教师招聘建议,按照立足解决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和“退补相当”的原则进行。这一建议旨在充实乡村小学的教师编制,避免出现专任教师断代、断层现象,确保农村小学教育能够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汪育红建议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具体来说,他建议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增加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终身学习。同时,他还强调要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以便他们能够更快地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