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期圆满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最受瞩目的焦点无疑是具身智能技术。此次大会汇聚了36家知名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共计208台具身智能机器人集中展示。在热潮的推动下,上海市近日正式发布了《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旨在规划到2027年,将上海打造成为具身智能产业的集聚地,实现“模力聚申”的战略目标。

今年三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具身智能”这一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20个城市明确提出了与具身智能相关的发展目标。以北京为例,该市设定了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计划在具身大小脑模型等领域实现不少于1000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并致力于培育出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深圳也在同一时间节点上制定了发展计划,目标是在此期间新增10家估值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并且产业集群中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而杭州也紧跟步伐,出台了新的政策措施,旨在建设应用中试基地,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更是受聘担任该基地的首席科学家,为杭州的具身智能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研力量。

而在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上海,具身智能产业布局更为务实系统。根据方案,到2027年,上海要实现“三百”,即集聚百家行业骨干企业、落地百大创新应用场景、推广百件国际领先产品,并推动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据了解,此次上海规划特色之一,在于发挥上海已有的大模型产业基础优势。上海已炼就MiniMax、阶跃星辰等四大基础模型,累计有8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以厚实模型为家底,上海明确在具身智能领域重点攻关感知决策模型、运动控制模型、具身系统技术、具身语料技术、自主操作系统五大方向。

特色之二,在于打出公共平台组合拳,统筹建设算力、数字孪生实训、中试、投资、租赁五大公共平台,给予建设项目最高50%、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系统性谋划建设具身智能产业在沪发展基座,并提供全周期支持。

特色之三,在于标杆型应用示范场景。相较其他城市,场景丰富多元是上海的独特优势。如智元机器人已切入商体文娱成熟场景;国地中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系列已在上汽延锋工厂锻炼上下料作业;开普勒则收获物流装配领域大订单。根据实施方案,上海拿出真金白银的支持,将按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20%、不超过1000万元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具身智能领域,上海已诞生多个“第一”,如全球首个百万真机数据集开源项目AgiBot World、国内首家实现千台以上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的企业、全球首个规模破百万量级的异构机器人数据集等。

浦东是上海重点布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集聚区,仅张江就集聚了国地中心、智元、傅利叶、开普勒、蚂蚁灵波、绿的谐波等具身智能产业链企业70多家,其中整机上下游企业50多家,覆盖约60%的产业链环节,且仍在不断构筑“磁场”引力——今年4月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半马”中获季军且唯一未中途更换电池的卓益得机器人,其全球总部已入驻张江;欧洲工业巨头博世携手北京独角兽银河通用共同创立的“博银合创”,与身处浦东的联合电子(UAES)一起,在浦东设立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RoboFab”,重点探索汽车制造环节中的机器人智能感知、操作控制与系统部署。

在这场激烈进行的具身智能领域卡位战中,各城市展现出各自的独特魅力。以深圳为例,它不仅拥有华为、腾讯等领军企业作为行业的“大脑”,还汇聚了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头部厂商,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生态。杭州则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宇树科技近期从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举动被视为其即将IPO的信号。具身智能的竞争,本质上是对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全面较量。上海凭借其坚实的模型基础、完善的公共平台、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相信其作为产业高地的定位将愈发明确和稳固。

2025-08-23 07:4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