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迎来一场场创意无限的艺术盛宴——“七十二变·2025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DEEP・共衍”2025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学术节暨毕业展、“志之所趋 无远弗届”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展等精彩活动。这些展览不仅将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巧妙融合,更将艺术与科技、文化传承等元素交织,呈现出一场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从古老的宣纸卷轴上水墨皴擦所散发出的千年文脉温度,到AI技术驱动的动态影像在屏幕上重构的视觉叙事,再到跨媒介创作单元中声光装置所解构的时空边界,毕业作品们以多元的形式和手法,将环保议题、科技伦理、文化传承等时代命题融入其中。观众在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中,不仅能感受到年轻创作者们对现实的深刻洞察,更能欣赏到他们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创新表达。 在这场艺术狂欢中,书法、绘画、雕塑、新媒体、实验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艺术交响曲。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致敬,更是对未来艺术发展的探索与展望。在这场艺术的盛宴中,我们见证了年轻一代艺术学子们的才华与激情,也感受到了艺术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5月31日,杭城盛事——“七十二变·2025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正式拉开帷幕。此次盛大的毕业季活动,得到了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的悉心指导,由中国美术学院倾力主办,并联合浙江美术馆、世界旅游博览馆、全山石艺术中心以及中国美术学院旗下的各个教学单位共同承办,旨在为广大艺术学子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
本次毕业季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良渚校区、南山校区,浙江美术馆、世界旅游博览馆、全山石艺术中心及全城媒体展区七大展区同时开幕,共呈现20个教学单位总计2971位毕业生(本科生1815人,硕博1006人,附中150人)的3000余件毕业创作作品。当晚还举行了毕业季开幕展演和时装秀,一场广泛跨界、青春洋溢的艺术盛宴由此开启。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表示:“2025年毕业展是我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2971名有创造力的青年学子接受社会检阅的舞台,更是与公众一道感悟创造力量的社会美育现场。同学们的精彩作品,既有对这个时代的敏锐洞察,又有内心感悟的充分表达;既有扎根本土的文化领悟,也有放眼全球的世界眼光。大家都在时间的尽头寻找空间的绵延,在空间的交错中体悟时间的重量。希望同学们以创造者的态度,建立生命内核,展开艺术人生;以创造者的行动,推动社会创新,掀起时代风潮;共同创造时代艺术,共同书写世界艺术史,共同塑造世界艺术新格局。”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该如何自处?毕业展上,毕业生们用作品给出了答案。
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高兴以20世纪战时书信为创作起点,溯源考证文本后,以晋唐笔意融合宋人信札气韵,将跨时空情感转译为视觉语言。原始信件与书法文本交错陈列,构成“档案现场”,让观众在“书信考古”中实现情感重构。“当书写成为调查,艺术便不再是视觉装饰,而是对人性与记忆的守护。”高兴表示。
中国画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本科优秀毕业生邵若栩的作品《与AI讨论七次“明月出天山”》以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为灵感源泉,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AI—国画—AI—国画”的创意链式创作模式。在这件作品中,邵若栩巧妙地将算法生成的虚拟山水画面与传统的笔墨技艺相结合,实现了“诗性造境”的和谐共鸣,生动地展现了技术与文化脉络之间的对话与交融。 与此同时,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硕士毕业生聂士昌也带来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作品《滴动仪》。在这件作品中,聂士昌巧妙地将水波纹与古代罗盘的元素进行同构,运用青铜般的质感与机械科技感相结合,以水滴的涟漪为媒介,深入探讨了中式哲学中微小变化与宏大秩序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了艺术家对传统与现代的深刻思考。
艺术并非仅仅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它如同扎根于社会土壤中的生命之树,生生不息。正如创新设计学院本科毕业生刘佳楠所言:“科技让传统折纸焕发新生。”她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孤独症儿童,让传统的折纸艺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点燃了温暖的火花——“知乎折也”项目由此诞生。该项目从Rokid AR平台出发,针对孤独症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刘佳楠和她的团队自主研发了更加普惠的AR交互系统和硬件设备。通过虚拟折纸动画和智能语音指引,他们为这些星星的孩子搭建起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让他们在艺术的殿堂中找到归属,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恰恰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价值所在:将创新的数据转化为温馨的力量,照亮那些被忽视的角落,并运用中国美学的智慧来回应时代的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 2025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学术节暨毕业展在浙江大学2025-06-12
- 艺术与科技的时空对话:2025杭州高校毕业季开启创作新2025-06-12
- 江苏消费升级"组合拳":62条举措力促市场回暖2025-06-12
- 全国首个文旅智能体“杭小忆”、“轻松游”文旅新IP在2025-06-12
- 上海科技工作者画像:280万创新大军呈现"大优高好"2025-06-12
- 上海南外滩轻纺市场意外走红:外国游客的"西装定制天2025-06-12
- 对第一支烟说‘不’ 第38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在2025-06-12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规范户外探险活动: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促进
- 2025端午档票房开门红:首日1.24亿创纪录,
- “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
- 经营纪实互动真人秀《微笑一号店》近日在爱
- 黄山茶产业"三变"升级:从传统种植到百亿
- "看绿色防近视"是误区?专家揭秘科学护眼
- 宁波三大非遗创新案例入选全国榜单,展现传
-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将于6月18日至20日在上
- 20万人次引爆1.2亿消费!如东"双节"文旅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中心正式开业 核
- 杭州至舟山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全面开启
- 更加安全、便捷、高效 交通银行曹杨新村街
- 11部华语佳作亮相柏林!2025中国电影节以光
- “观众渴望好电影从未改变” 中国电影高质
- 音乐舞蹈诗《我的梦》 在上海前滩31演艺中
- “粽情端午·幸福邻里”活动在重庆市巴南区
- 《灵笼》第二季开播狂揽8400万播放,国创动
- 第78届戛纳电影节见证中国电影里程碑:全球
- 第一期的《亚洲新声》被网友戏称为“内娱史
- 粤语版荒诞喜剧《驴得水》在深圳保利剧院上
- 端午爆款!祁门"粽茶"销量翻3倍 成节日消
- 从“一元茶馆”到《蚕桑大亨》:看艺术如何
- 今年1至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
- 端午亲子游热潮:当民俗节遇上儿童节,"宅
- 今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
- 608亩生态茶园吐新绿 屯溪春茶抢"鲜"上市
- 从灵山恋歌到明镜泛舟:看徽州"非遗+"如
- 黄山毛峰与徽州竹雕的双重奏:看非遗保护的
-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揭牌成立 构建现
- 端午期间如东县重点企业商圈销售总额超1630
- 浦东将在三年内推出100万平方米以上日租金
- 重磅!上海第二座K11落子淮海路 打造13万方
-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高地建设推进会暨岳阳医
- 东航"上博号"首飞国际航线 打造全球首个
- 今年以来约115万人次外籍旅客通过免签政策
- 名山名湖联动发展:皖浙共筑黄金游线 探索
- “新安江模式”推广全国,生态价值超246亿
- 浙江鱼童新材料连续第六年对结婚超过5年的
- “Movie Land幕外奇境”上海电影地图小程序
- 2024年长三角区域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首
- 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在2024年实现GDP总
- 高铁环线+低空航线:长三角如何编织'天地一
- 2025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常州国
- “共筑国之长城”2025年上海市全民国防教育
- 第十八届罗店龙船文化节将继续在美兰湖畔举
- 从哪吒到白娘子:端午假期来泗泾古镇'拆'非
- 青海省博物馆“1+3”主题展览自开展以来参
- 今年五一假期“人生第一座雪山”岗什卡雪峰
-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卓扎滩原生态景
- 乡村旅游的原真性和体验性,正呼应着当代人
-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