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于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十届文化遗产活动月启动仪式上,非遗项目的当代传承者与年轻守护者们共同呈现了一幕关于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生动故事。

河南师范大学在本届非遗活动月中,特别强调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作深度融合。活动不仅精心策划了文化遗产保护论坛、非遗知识讲座等系列文化理论活动,旨在鼓励师生深入探讨非遗传承的重要话题,还精心筹备了手工艺品展览以及特色专场演出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学生们得以“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近期,陈梦作为该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会长,可谓事务缠身。从精心挑选联系场地,到细心布置摊位,再到深入浅出地进行非遗知识宣讲,她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这次活动月活动的策划,是她首次独立担纲,对她而言意义重大。“非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智慧和美学价值,能将这些宝藏展示给更多人,我感到无比快乐。”陈梦如此感慨。在她看来,忙碌正是非遗文化“热度”提升的体现,她决心带领协会成员继续努力,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京剧、豫剧、评剧……活动月开幕式上,戏曲联唱表演获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将不同的剧种创新地编排进一个节目里,既是一次很好的戏曲科普,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戏曲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评剧《花为媒》表演者、该校教育学部学生朱悦说。

今年是朱悦学习戏曲的第6年,来到河南师大后,她决心把“唱戏”这一爱好发展成责任,在校园里努力让戏曲被更多人听见。

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怀梆演唱、河洛大鼓等10余种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将以校园巡演、专场演出等多种形式在河南师大轮番呈现。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丁永祥教授表示,今年正值该校文化遗产活动月迎来第20个年头,同时也是文学院恢复建立中文系的40周年纪念。在这个重要时刻,学院与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教育工作。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学院将尝试运用语言、文字、新媒体等多种载体,以及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聂国兴强调,文化遗产构成了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根基,该校未来将持续致力于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实践者与文化革新的推动力量,为维护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