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最近,上海众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和前沿产业项目,还有一系列重要民生工程迅速投入实施,这背后主要得益于环评改革的积极推动。

往常习惯于在桌后审批的工作人员纷纷起身,移步至台前,积极开启与企业间的沟通之门……企业由此感受到了显著的改善:环评审批的周期从原先的平均一至两个月大幅缩短至一个月或更短,上海大约三分之一的此类项目已实现了随到随审的便捷服务。

通过将多个审批事项合并进行,实现同步办理,以及将性质相似的项目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审批,这构成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途径之一。

于是,闵行区两座移址迁建水闸的施工单位头一回听说了“打捆”审批。

北竹港节制闸和六磊塘水闸与规划差距较大,必须移址迁建,才能减小防洪除涝压力、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闵行区生态环境部门得知这两个工程是同一建设单位建设的同类型项目,符合“打捆”审批新政的条件,便将其材料合并审批,节省了多次公示和审批时间。

无独有偶,青浦区两家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因为从事同一行业且恰好租赁了同一厂房被“打捆”。不仅节省了审批时间,还节省了一半的环评材料编制费用。

更大力度的“合并同类项”举措在近期推出——符合条件的排污单位可免办环评直接办理排污许可。

在上海,“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客户要求芯片“越薄越好”,宏茂微电子计划采用晶圆片超薄型化切割研磨技术,但清洗废水排放量将大幅增加。

该项目行业类别属于集成电路制造,按照惯例应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通过后才能申请排污许可证。可就当企业负责人做好了先进行环评和经历一段“折腾”的心理准备时,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却建议直接申请排污许可证。因为该项目符合新出台的环评与排污许可“一次审批”改革试点条件,可免于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和审批、免于实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企业负责人坦言,以前再快也是环评和排污许可同步审批,其实像重点污染物排放情况等方面的材料都是重复提交的,“现在的改革更彻底,真正实现一次审批,让我们省心省力”。

在项目动工前,科学预测和评估其可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然后提前制定措施预防或者减少项目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这就是环评。

通过严格的环评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固然重要,但不能等在审批桌后,等着企业找上门来再“守”。“高水平的环境保护,是在牢守底线的同时,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上海环评改革的核心就是让“守门员”转型为“店小二”主动出击,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

这样的“店小二”不好当,敏锐的“嗅觉”和广泛的知识是必备素质。

“工业上楼”热潮就对传统环评构成挑战。“上楼”企业优先布局于规划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社区等范围的“智造空间”内,周边的环境往往更敏感,加之空间更紧凑,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排污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过反复走访调研,上海生态环境部门出台了“智造空间”生态环境保护指引,明确了“工业上楼”的环保门槛——轻生产、低噪音、环保型企业。

“我们在和园区接触的初期,就有工作人员来专门指导环保问题。”量准(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刘鹏飞坦言,他们这些生命科学仪器和生物芯片领域的专家在环评方面是“白丁”,很多环保设施的布局都靠环评部门“手把手”教,这才有了之后审批的“一遍过”——在“一网通办”报批后,受理当天就完成了批复。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中试等重点行业需求,上海发布了专项政策包。

位于我国临港新片区的上海泰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因“非化工园区不得布局原料药项目”的旧有规定而面临选址的严峻挑战。然而,随着上海市政府出台的生物医药专项环保政策的实施,抗体药物偶联物原料药、小核酸药物原料药等共计5类重要产品被正式纳入环境准入清单。这一政策的出台,意味着这些产品现在可以在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的非化工园区内进行布局。得益于这一利好政策,泰霁生物得以顺利落户于临港物流园区奉贤分区,实现了其发展的新突破。

微知卓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同样享受了针对性的环保扶持政策。该公司在青浦区规划的新建商业化生产项目,由于预计新增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不超过0.5吨/年,因此可以豁免提交相关材料,显著减少了编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费用。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