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这个夏日,无论是张北辽阔的草原,还是敦煌璀璨的星空,抑或是哈尔滨别具一格的俄式老阳台,再或是珠海东澳岛绵延的沙滩,都成为了演艺经济的璀璨明珠。以音乐节和演唱会为代表的各类文艺活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跨越千山万水,纷纷涌向这些山海之间的美丽之地。那些动人的旋律、美妙的音符,不仅轻轻敲开了观众们的心扉,更像是夏日的微风,唤醒了整个暑期文旅市场的活力与生机。

为何暑期演艺市场呈现出如此热烈的态势?这现象的背后,与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密集出行密切相关。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报告显示,在大型音乐节中,18岁至24岁的年轻观众群体占比高达36.2%。这一年龄段的人群以学生为主,他们热衷于将演唱会和音乐节纳入自己的日程安排,甚至“为一场音乐节打卡一座城”。在暑假期间,他们拥有充裕的时间去旅行,追逐自己内心的热爱与梦想,从而推动了演艺市场的火爆。

音乐节等演艺活动有何魅力,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为之陶醉?也许是因为厌倦了常规景点的他们,更加重视情绪价值的释放:以天空为幕布、大地为舞台,伴着奔放的旋律、动感的节拍,挥舞起荧光棒,身体随节奏摇摆,心情像花儿一样恣意绽放……沉醉在音乐与灯光共同编织的狂欢海洋里。这种沉浸式体验带来的精神满足感,哪个年轻人不会心动呢?

音乐节的魅力还在于,它与非遗等文化元素融合,在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中,带来了全新消费体验。上海之春音乐节的《南韵·国色》音乐会,通过AI技术将南音曲谱转化为视觉图腾,用全息投影构建闽南古厝场景,使千年雅乐在当代剧场焕发新生;浙江金华将婺剧锣鼓的节奏范式转化为电子音乐的循环采样,开发出具有地域标识的数字音乐产品。这样的新奇感受,谁能不爱?

各地音乐节也融入“烟火气”,为市民的休闲生活增添了文化气息。在上海江湾里音乐节,巧妙散布于舞台周边的“微醺市集”汇聚了精酿啤酒、特调饮品与文创产品等,吸引忙碌一天的都市白领来小聚。贵阳“遇见蓝莓音乐节”则汇集了几十种贵州特色小吃及饮品,供乐迷们畅享味蕾与视听的双重盛宴。

如今文旅经济已从“资源驱动”转向“情绪驱动”,如何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的情绪符号,成为破局产业同质化的关键。当敦煌壁画通过VR技术成为可触摸的情绪载体,当苗寨篝火旁的芦笙曲化作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消费场景的革新,更是文明基因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重生。

在南宁,周杰伦的演唱会盛况空前,吸引了多达14万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跨城而来,这一盛事直接为当地消费市场注入了12.63亿元的活力。同样,在成都,张学友的演唱会期间,热门商圈的酒店预订量同比猛增1.4倍,显示出文化消费所释放出的强大乘数效应。各地纷纷看好演艺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例如,海南推出了“票根福利”活动,观众只需出示演唱会门票,即可享受景区门票折扣优惠;而厦门则将演唱会与免税购物、打车补贴等消费活动深度结合,打造出“演出+文旅+消费”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文化演艺的吸引力,更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赋能的华丽升级。

随着音乐节的舞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实验田,演唱会声浪唤醒沉睡的文化基因,我们见证的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攀升。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文化+”模式的不断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元素必将在数字经济时代发挥出更大的乘数效应。这不仅将使文化的根系在经济这片肥沃的土壤中扎得更深、长得更壮,还将为我们的文化繁荣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