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随着杭州的体感温度每上升1℃,户外景区的游客数量便锐减近6%,这一数据相当于有近两万名游客因高温而选择放弃出行。这一发现源自杭州市旅游经济实验室的深入调研,它直观地揭示了高温天气对旅游市场构成的严峻挑战。自8月份以来,高温天气与暑期后半段的短途游客流高峰期不期而遇。为应对这一挑战,杭州文化旅游部门与市气象局紧密合作,近期推出了“2025杭城避暑数字地图”。该地图借助城市大脑强大的数字监测与分析功能,整合了实时气象数据以及多维度的文化旅游信息,旨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份避暑指南,通过数字化手段为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

在1℃的温差背后,我们看到了市民和游客行程计划的微妙变化,以及他们对避暑需求的迫切期待。杭州市旅游经济实验室的研究指出,尽管1℃的温差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实际上对游客的选择和行程产生了显著影响。特别是在近年来,杭州的亲子游市场出现了新的趋势,游客的客流高峰期已从春秋两季逐渐转移到了7月和8月这两个炎热的月份。高温天气已经成为影响游客出行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破解旅游市场“双峰叠加”的问题,精准对抗1℃温差带来的影响?当下,杭州正通过数据与服务的深度融合来破题。与传统的季节主题旅游地图不同,新版避暑地图依据近一个月的实时气象数据,如气温、体感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空气质量等数据,并结合近期搜索率较高的避暑旅游资源与热门话题,实现从数据监测到旅游服务的转变。

在内容层面,新推出的避暑地图既重点推荐了浙西大龙湾、建德灵栖洞等十大避暑胜地,也依据“城市+乡村”纳凉主题进行分类,精选50个优质景点,实时推送景点的天气状况、体感温度等气象信息,还有客流量、游玩攻略、门票购买等文旅资讯。此外,该地图还附有经过旅游安全评级后的小众避暑线路。

值得关注的是,该服务已接入杭州文旅智能体“杭小忆”,外地游客来杭,可以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App搜索“杭小忆”,或者在全市A级景区、酒店、旅游咨询点、主要商圈等4万余个服务点位,使用手机碰一下蓝色智能贴,即可唤起“杭小忆”提供服务。据悉,今年3月“杭小忆”已接入DeepSeek,能够精准识别用户的避暑意图,帮助游客快速规划清凉之旅。

统计数据显示,自避暑地图上线至今,显著促进了“发现杭州”文旅综合门户的日访问量同比增长110%,日均点击量更是突破了1万人次。特别是从8月中旬开始,用户参与度持续上升。

1℃,不仅是温度的直观呈现,更是对态度的深刻反映。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最新消息,杭州市即将在“文旅+”领域大力推动智慧应用场景的建设。此举旨在通过跨部门数据的深度协同,精准围绕游客的实际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从而将城市旅游服务推向一个智能化、人性化的新高度。未来,杭州的文旅服务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基础的响应需求,而是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提升和优化。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