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最近,针对41个老旧小区的“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及雨污分流整治工作,在延吉新村街道全面启动。9月11日,召开了工作部署会议,明确了工程的时间表和执行步骤,旨在将这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打造成为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难题的“温暖工程”。

城市更新项目并非仅仅是“粉刷墙面、铺设道路、铺设管道”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是一场涵盖“环境改造、功能提升、民心融合”的全方位变革。在这一工程项目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对管理者智慧和人文关怀的一次重大考验。

“施工期间,噪音控制、扬尘管理、临时停车难、晾衣不便等问题,都要及时协调解决,用‘服务的温度’对冲‘施工的不便’。”街道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强调。

会议现场印发了《延吉新村街道“美丽家园”建设和雨污混接整治工程实施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以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设计为社区更新注入新动能,构建起多格合一、居民自治、多方参与的城市更新模式,为街道辖区内老旧小区改造、雨污混接整治提供了系统性、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针对施工带来的停车难题,方案堪称“全民总动员”。街道不仅要求居民区提前排摸车辆底数,区分“常开”与“不常开”车辆,以便精准协调。更由党政办、宣文办、营商办等多部门出击,协调辖区内的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挖掘一切可能的临时停车资源。

“先施工的小区,在资源协调上可以为后施工的小区积累经验,到后期任务最紧张的时候,道路和单位的停车资源会向他们倾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压茬推进、资源倾斜”的模式,力求让停车矛盾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

施工期间的居民沟通,同样被放在了首位。街道创新性地推出了网格服务热线和“码上办”二维码,张贴在小区公告栏、施工围挡等醒目位置,方便居民随时提交建议或投诉。

最能展现“民生关怀”的,便是针对弱势群体的细致照料。根据规定,街道服务办公室需主动担任牵头角色,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开展入户关怀,并积极提供临时代购、出行帮助等支持措施,确保他们不受施工影响,正常生活不受干扰。

居玮琳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扮演好“协调者”与“服务者”的角色。她表示,基层党组织将充分发挥其核心职能,确保这一项民生工程能够真正深入人心,温暖人心。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