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又是一年暑期的结束。回顾持续高涨的暑期文旅热潮,不难看出其中的升级与变化。暑期旅游释放出的巨大流量、升级需求,与各地精心策划推出的应季旅游产品、特色体验活动双向奔赴。

当呈坎鱼灯倒映荷塘,当褒禅山洞回荡宋词,当“钢铁巨兽”蜕成攀岩墙,当矿坑温泉蒸腾江南夜……文旅新理念迎来大市场。

曾经,安徽旅游困于“点状孤岛”。黄山奇峰耸立,九华佛光氤氲,古村落青苔寂寂——美则美矣,却难留客。游客匆匆一瞥就奔赴下一站,消费链断在门票上。

马鞍山市含山县出拳有力。凌家滩玉文化学术研讨会,不囿于象牙塔。专家沙龙对接公众体验,考古现场变身沉浸课堂。漆扇制作、古法拓印、星光夜游——冷冰冰的考古,“活了”。夜游项目每周六点亮遗址,硬核考古软成亲子游戏。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凌家滩游客量增长三成,文创销售额增长两倍多。

褒禅山联动华阳洞。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拆解成剧本线索。游客择险路、悟金句、盖褒禅印,“三不足精神”撞响当代青年心钟。“比背课文有意思!”来自南京的一名初中生举着文牒笑道。洞内,灯光水雾漫卷,溶洞泛舟如入幻境;洞外,水上乐园、露营地爆满,帐篷一顶难求。

含山县的陶厂镇也是精彩不断。千亩荷塘打底,叠加上龙灯舞、花挑戏、龙虾啤酒节。“三日两晚”套餐捆绑凌家滩、运漕古镇,区域联动拉长消费链。农户红薯干、姜茶借势出山,电商销售额增长25%。“从前卖货,现在卖场景。”陶厂镇镇长方定军一语道破。

铜陵永泉小镇的“矿坑逆袭”提供了另一种思路:9000亩废弃矿山经20年生态修复,摇身变成江南园林,钱庄铜钱叮当作响,柴锅饭香漫过“忆江南十二景”。鸳鸯湖亲水景观区、九宝温泉养生馆、江南小院民宿……“生态修复+康养服务+沉浸体验”三位一体,把“城市伤疤”炼成“流量磁场”。2025年暑期日均客流破万,长三角游客高铁1小时直达,过夜率超45%。

黟县西递昼夜不息。白日,徽派建筑静如水墨;入夜,板凳龙炸翻全场。“不再是看客,成了剧中人!”四方游客浑身是汗,提灯舞动,非遗从展柜跃入街巷。民宿入住率同比大幅增长,“年轻人不再往外跑,家门口就能挣钱。”村民咧嘴笑着说。

资源整合绝非简单拼接,而是化学键重组——“文化锚点+技术赋能+业态嫁接+生态修复”,爆发出集群效应。

这个夏天,安徽文旅甩掉“景点打卡”旧袍,披上“全域体验”新裳。资源碎珠串成项链,文化符号揉进烟火,废弃空间长出创意。一场从“眼球”到“身体”的旅游变革正席卷江淮。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