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国产新势力品牌的迅速崛起,对跨国车企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持续的挤压。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表现却格外亮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于8月1日宣布,2025年7月的交付量成功突破3万辆,创造了公司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在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以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实现了总收入高达186亿元,毛利率更是上升至23.2%。与此同时,理想汽车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同比增长了15.5%,达到了9.3万辆,净利润同比增长了9.4%,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此势态下,大众、宝马等在内的多家跨国车企纷纷进行调整,采取“油电并行”的策略。目前,燃油车业务仍是跨国车企资金的重要来源。2024财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交付车辆突破29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交付量超过20万辆,占比仅约6.9%。宝马集团发动机生产高级副总裁克劳斯·冯·毛奇也曾坦言,“在这个过渡时代中,内燃机技术是稳定现金流与资金支持的重要来源”。

受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影响,不少车企进入了电动化转型的“回调期”。保时捷就曾宣布,将放弃此前设定的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80%的目标。“尽管未来几年将推出多款电动车型,但向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比预期慢。”奥迪也在近期宣布,放弃原定于2033年全面电动化的计划,不再设定明确的内燃机汽车终止时间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一些跨国车企由于起步较晚,已经落后了一步。然而,这些企业并未放弃,正积极在智能化领域加紧布局,力图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寻求突破,以此提升自身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并推动销量的增长。例如,近期奥迪宣布将搭载华为的乾崑智驾系统;今年7月,宝马中国宣布与Momenta合作,共同打造针对中国市场专属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在此之前,宝马已经与多家中国科技巨头在智能化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如今,中国智驾技术已经成为合资车企的标配。丰田、日产、大众等众多知名品牌纷纷选择与Momenta携手,引入其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以加快自身的智能化进程。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