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2025年上半年,六安市文化旅游系统紧紧围绕文化惠民、遗产保护、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广大游客的青睐下,六安市共接待游客39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98亿元,同比分别实现了16.28%和31.8%的显著增长。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六安市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化惠民工程在六安市得到了全面提升和高效推进。通过开展“送戏进万村”和“四季村晚”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共计输送了1351场精彩的演出,为广大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其中,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在夏季举办的“村晚”活动,因其独特的魅力和高质量的表现,成功入选全国“四季村晚”夏季示范展示点,成为了文化惠民的典范。 同时,公益文化课堂的开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共惠及群众达2.5万人次。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下,6部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了安徽省群星奖,充分展示了六安市文化惠民工程的成果。此外,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遗产保护成果丰硕。六安市实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17个,新发现文物322处,六安汉代王陵成功创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非遗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工坊4家,红色文物巡展、文创设计大赛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产业融合加速推进。释放“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效应,系统化、项目化、品牌化推动业态融合联动发展。打造大别山、江淮分水岭、主城区、淮河水乡四大文化旅游片区,万佛湖文旅综合体等3家单位跻身长三角职工疗休养基地,工业旅游、森林步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4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78.9%。

品牌营销成效显著。“全域六安 全季六安”推广活动成果斐然,我们通过发放消费券、实施入境游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直接促进了消费增长,达到了2680万元。此外,举办千余场文旅活动,发布1450篇全媒报道,持续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研学旅游、红色微电影等特色IP,更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