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山新闻网 正文

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黄山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传统戏剧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徽剧是中国国粹京剧的前身,而目连戏则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中国戏曲活化石。这些传统戏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们在数百年历史中传承了徽州文化的精髓,并富含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徽式生活美学。通过生动、活态的方式,它们一次次将徽州的历史、风土人情和传统价值观传递给世人。徽剧和目连戏等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徽剧采用了一种以唱为主、以演为辅的表演方式,演员们在台上表演时,常常以徽派唱腔演唱传统的曲调,同时运用身段、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将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农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并提出了促进乡村文体活动健康发展的要求。黄山市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将“戏曲进乡村”作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戏曲节的成功举办,使得“徽州有戏·田野乡音”品牌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戏曲节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一种文化娱乐方式,更通过展现徽州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村民们的文化自信,让他们更加关注和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这些活动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们的精神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得乡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家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2023年,为期一个月的黄山市首届乡村戏曲节首秀出圈,三区四县一路传唱,吸引村民和游客近万人,打响了“徽州有戏·田野乡音”品牌,进一步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各级媒体的争相报道。

2024年,黄山市第二届乡村戏曲节将贯穿全年,并相继在屯溪区篁墩村、黄山区太平湖镇二都村、徽州区岩寺老街等地鸣锣开唱,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让群众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

放眼全市,以徽墨、歙砚、鱼灯为代表的非遗元素植入景区街区;徽剧、目连戏等14个传统民俗小剧场在屯溪老街、屯溪河街、黎阳IN巷持续上演;一批非遗村、康养村、艺术村、哲学村、摄影村、戏曲村、写生村、美食村等徽州文化主题村不断涌现……从地方戏曲表演、民俗文化活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乡村旅游节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在黄山乡村轮番上演,在传承与活化利用过程中,文化活起来、乡村动起来,“戏路”越来越宽,精彩好戏一场接一场。

与此同时,黄山市高度重视徽剧的保护传承发展,成立了黄山市徽剧院,建设徽剧博物馆和徽风皖韵小剧场,与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徽剧传承定向班,在故宫博物院成功举办“徽班进京”故宫展演,开展“故宫与徽班”专题研讨,持续开展徽剧进校园活动,屯溪荷花池小学被列为教育部“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同时聚焦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主题和时代命题,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尚的新剧目。

祁门县闪里镇磻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古戏台之乡,走进村中,游客们围坐在古戏台前,一边听戏,一边品茗,享受古村落生活的惬意时光。围绕“磻村有戏、有戏人生”主题,磻村打造了全国首家“沉浸式”戏曲主题民宿群“戏与喜”,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有着“徽剧之乡”美誉的歙县璜田乡努力探索更多传承机制,让徽戏走进百姓生活,传统节日送戏下乡是璜田乡庆升徽剧团的惯例,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二起,庆升徽剧团在全乡7个村轮番上演徽剧大戏,四邻八乡的群众都要赶来观看。

2024年安徽省“村晚”示范展示首场演出于新年伊始在黟县柯村拉开序幕。这场演出呈现了徽州地区浓郁的民俗文化,包括柯村大鼓、雉山凤舞和黟县傩舞等表演。这些表演让村民们从田间地头走向绚丽舞台,实现了“现场+线上”和“展演+展销”的形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旅活动场景,展示了新时代和美乡村的新气象。徽州区西溪南村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秋季“村晚”主场,为这场演出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在黄山,村晚已经形成遍地开花之势,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文化气息和民俗体验。村晚不仅展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更是村民展示自己才艺和交流的平台。演出现场的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等表演形式多样,令观众目不暇接,场面热闹非凡。

锣鼓声声唱大戏,最是人间烟火气。从“村戏”的古韵新声,到“村晚”的热火朝天,极具地方特色的“村字号”IP持续出圈,点燃了乡村的活力,照亮了乡村发展的“村光”大道。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