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山新闻网 正文

胡德胜,梅街镇毛竹加工基地的负责人,带领记者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海。过去,这片山林除了生产竹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出路。竹子只能用于制作家具,或者被弃置在山野中。资源如何变成资产?守着这片山林长大的胡德胜此前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走,下山看看!”随着命令的发出,40余名村民迅速走向山下,他们变身成为工人,投入到了毛竹的切割加工中。机器轰鸣着,村民们的动作紧凑而协调,一片片优质的毛竹被切割下来。“这还不是终点。”贵池区毛竹加工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的胡德胜一边检查加工质量,一边向村民介绍道,“经加工后的毛竹将被送往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制成一根根竹吸管。”据了解,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贵池区支持下,建成了2座年加工能力达3500吨的毛竹加工厂。这种模式不仅带来了就业岗位,还能为周边5个村每年各带来5万元分红。“现在我们村有了自己的加工厂,我们加工的毛竹都卖给了鸿叶集团。”一位村民兴奋地说道,“而且我们还能在家门口就能拿到工资,真是太好了!”据了解,鸿叶集团在贵池区毛竹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公司的加工厂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还促进了当地毛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走进生产车间,100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开足马力,源源不断“吐出”竹吸管。“跟竹子打交道,我们可是‘老把式’!”自1993年创办第一家竹业企业起,公司董事长殷明亮就成天琢磨着怎么将山区处处可见的毛竹“花样翻新”,从冷饮棒到工艺筷,从烧烤签到水果叉,再到如今的竹吸管。

“随着‘限塑令’不断推进,我们也加快了‘以竹代塑’的步伐,成功研发了竹吸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如今,公司每天可生产约240万支竹吸管,产品远销世界各国!”最让殷明亮骄傲的不是销量,而是另一组数据——在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下,到2030年,公司竹吸管产量将达300亿只,可代替塑料吸管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

在池州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点废成金”的“魔法”正在上演。一块块废旧动力锂电池经浸出、提纯等12道工序后,锂、钴、镍等高价值物质被提取出来,可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多个领域循环利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也面临着逐渐退役的挑战。而作为一家传统矿石提炼企业,如何迅速转型至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无缝连接,成为了摆在公司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然而,公司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公司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了一家专业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目前,公司研发团队已经超过了100人,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3%以上。这一数字,不仅彰显出公司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更体现了公司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信心。

根据统计数据,自“十四五”规划以来,贵池区已经完成了153个工业技改项目,投入130.5亿元。在创新驱动的推动下,一个个“老把式”企业不断展现出新的技术和能力,释放出新的动能。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