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上海昆剧团携手故宫博物院精心打造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在上海大剧院精彩亮相,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隆重启幕。这部融合了上海原创精神的昆曲佳作,借助艺术节这一国际一流的文化盛事平台,扬帆起航,在全球演艺舞台上树立了上海的文化坐标,进一步巩固了上海在国际演艺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10月16日,在上海大剧院的彩排现场,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自豪地表示:“携带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昆曲,我们自艺术节启程,迈向国际舞台。外国朋友们通过体验传统戏曲,得以深入了解中国,走进我们的国家。在这一刻,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2019年,上海昆剧团首次踏入故宫的大门,双方共同围绕学术研究、剧目创作、文化传播开展深度合作。《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3200余种6467部11498册清宫戏本中精心整理改编出以中秋、重阳两大节令为主题的《江州送酒》《中秋奏凯》《长生殿·重圆》三出剧目,集结上昆五班三代强大演出阵容,以水磨清音“重现”故宫雅韵。

“以‘在故宫修文物’的工匠精神,追溯昆曲创作的源头,并思考如何激活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谷好好介绍,上昆已着手思考第二季创作,“上海原创全新演绎中国故事,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更多可能。”

本届艺术节有“第一季”新生,也有“终季”收官。历时近八年,舞台剧《繁花》将迎来终季首演。《繁花》导演马俊丰感慨,“第一季演出经过了七年,第二季也演了三年。《繁花》终季,我们将继续使用沪语台词进行表演,期望能够精准地塑造市井人物形象,完整地传达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时代与地域特色。”

在上海这座日新月异的国际大都市,城市与人的故事,永远是最吸引中外观众的“上海原创”,《繁花》写上海的过去,《菜肉馄饨》写上海的当下。将在艺术节首演的上海评弹团中篇评弹《菜肉馄饨》改编自金莹同名小说,“上海爷叔”老汪每周六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市集,为儿子精心准备一碗菜肉馄饨,却意外在公园相亲角卷入情感旋涡。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担任评弹《菜肉馄饨》制作人,一级演员徐惠新任编剧及主演,为观众“烹调”出有别于同名电影的舞台味“上海馄饨”。

上海民族乐团《诗的中国》音乐会,则是又一部在本届艺术节首演的“上海原创”。与《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类似,创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乐团首度牵手知名学者骆玉明,以超越编年的历史纵深视角,撷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不朽名篇的精华,通过隽永的国乐之声灵动展现中国诗词承载的文化美学基因。

在艺术节上,优秀的上海原创“返场”,给观众惊喜。上海芭蕾舞团《百合花》改编自作家茹志鹃同名小说,7月以来,从上海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到海安大剧院,所到之处都掀起观演热潮。

赵氏工坊倾力打造的《伪装者》汇聚了十大剧种的精英,其中包括七位享有盛誉的梅花奖得主,以及众多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奖的获得者。在这部作品中,越剧的明楼,沪剧念白的汪曼春,京剧范儿的明台,锡剧声腔的明镜等角色各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此外,黄梅戏、淮剧、甬剧、滑稽戏、音乐剧等剧种也轮番登台献艺,展现了戏曲艺术的多元魅力。 “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玩乐,快乐地享受艺术,对戏曲进行一些实验性的探索,挖掘出更多的可能性。”越剧名家赵志刚,作为《伪装者》的主演,从艺五十年,始终坚守在艺术节上演戏、看戏、学戏。他表示:“在《伪装者》中,我们十个演员共同演绎十重唱,大家都充满了兴奋。如果能激发更多同行对戏曲未来的思考,那么《伪装者》的意义也就得到了升华。”

从大型户外的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布兰诗歌》到深情致敬的“一声为爱——纪念帕瓦罗蒂诞辰90周年音乐会”,再到充满戏剧张力的半舞台版歌剧《女人心》,上海歌剧院无疑是艺术节期间最为繁忙的演出团队之一。他们参与了多达6台8场的精彩演出,为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在欣赏《马勒交响曲全集》的宏伟乐章、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舞姿,以及布莱恩·特菲尔独唱音乐会中的动人歌声时,我们都能看到上海歌剧院艺术家们的身影,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为艺术节的舞台增添了无限光彩。

2025-10-22 07:0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