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山新闻网 正文

徜徉在徽州区的灵山村,一座古韵悠长的宅院中,庭院两旁堆放着刚刚砍下的竹子和剖好的竹篾。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坐在房屋正中,他手工编织着一顶竹制斗笠。这位老人名叫方家苟,今年已经71岁了。他一生都从事着竹编的工作,对于灵山村的竹子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告诉我们,这顶竹编斗笠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包括将篾条整齐地摊铺在地上,然后用类似于斗笠的木制模具来固定蔑条,接着用挑、压、穿、插等工具将蔑条编织成斗篷的形状。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精心制作,方家苟老人编织出了一顶既美观又实用的竹编斗笠。在灵山村,像他这样的竹编艺人还有很多,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

制作竹编不容易,需要进行砍竹和剖竹。选择三到四年的竹子最为适合,因为这种竹子有足够的韧性和可塑性,不容易破裂或变形。而选择过于嫩的竹子或者过于老实的竹子则会影响到制作出的竹编作品的质量。

灵山村产竹,自古就有竹编传统,编织出的竹篮、斗笠、簸箕、筐子等精美竹器不仅受到本地人的喜爱,还销往宁国、泾县等地,被称为“灵山一绝”,也为灵山赢得了“竹编之乡”的美誉。方家苟小学毕业后,就拜师学习竹编手艺,先是跟着师傅学习,后来自己摸索技巧,竹编手艺愈发纯熟,编出的竹器既精致又耐用,受到当地人与游客的交口称赞。

“现在有了伞之后,竹编斗笠本地人都不常买了,但有的外地游客很喜欢精巧的工艺,专门买来作装饰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灵山竹编产业也在适应时代的变化,将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结合在一起。竹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生活用品,更是展现乡土之美、生态之美、徽州之美、中国之美的艺术品。大灵山旅游度假区计划推出“灵山之学”主题产品,邀请方家苟老人向来灵山村研学的学生们展示竹编技艺,介绍竹编文化,这让他有了新期待。

近年来,灵山村利用万亩竹海工程,采用科学方式保护和培育竹子,为竹编行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同时,该村还组织竹编手工艺人员成立竹编工艺协会,开发了30多个竹编产品品种,成功打开国内市场销路,提高了竹器附加值,并带动了村民增收。

竹篮背篓、簸箕、凉席竹扇、斗笠等竹制品,都是乡民间艺人的匠心之作,令人赞叹不已。这些竹制品成为了当地居民增收的源泉,也为“大灵山”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我们相信,灵山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