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山新闻网 正文

到了假期,安徽省黄山市的乡村成为了许多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这里既有秀美的山水风光,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徽派风情和皖域韵味。

在过去的几年中,黄山市坚持质量兴农、城乡融合、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县镇村统筹规划布局,注重点线面的实施,将乡村建设、土特产、乡风文明、人地钱等要素纳入到建设范畴中,积极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注重精气神的培养和乡风文明的建设,以及人地钱的保障,全面加速了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打造。该市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以质量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支撑,以旅游业为引领,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积极推广乡村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的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乡村和美丽村庄,使黄山市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振兴典范。

灵山村内的规整梯田,整洁的步道以及修缮一新的墙面,近段时间以来,吸引了许多大小施工车辆在该地来回穿梭,呈现出忙碌而充实的景象。灵山村及其周边的旅游度假区正逐步推进成为一片整体规划、协同发展的区域。

村庄规划作为村庄建设的依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建设和发展的成效。黄山市注重县域规划统筹、乡镇规划管理、村庄规划实效,因地制宜科学做好乡村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通盘考虑各区县的村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构建了县(区)乡(镇)村“多规合一”、有效衔接、一体推进的规划建设体系。出台徽风皖韵“五微”(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和美乡村建设指南、徽派民居建设技术导则等地方标准,组织国内外艺术家、本地土专家等成立乡镇规划员队伍,为乡镇产业经济、文化、生态、交通等方面规划出谋划策。在挖掘徽州村庄特性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烟雨徽州中国黄山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公开赛全球招募令等活动,向全球征集彰显“国际范、徽州味、可落地”的设计方案,并融入村庄规划中。

目前,黄山市已有565个行政村形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方案,覆盖全市81%的乡村。

从云端鸟瞰位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沟村,诸峰环抱合围,山泉蜿蜒而下、穿村而过。“仅仅是一些小改动,村容村貌就焕然一新,在村子里散步就跟逛景区一样。”村民异口同声说道。

近年来,沟村围绕“清清爽爽”“做减法”,利用当地的竹篱笆、卵石、古砖等材料,规整了菜地围墙和绿化带栅栏,把“金边银角地”变成亮丽风景线;围绕“留住乡愁”“做加法”,恢复沟村老街的石板路,修复古水井,重现沟村老街古色古韵。

农村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优势和宝贵的财富。黄山市积极实施“五微”行动,通过由点及线、连线扩面的方式,以“小切口、微更新”的理念推进村庄微改造精提升。他们不进行大拆大建,而是保留村庄肌理、保持乡土特色,融入艺术乡建,增加美学空间和挖掘文化内涵,从而打造了一批非遗村、艺术村、哲学村、摄影村、戏曲村和美食村。这些村庄形成了“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新格局。目前,该市共培育了276个国际槐塘、书香关麓、塔川秋色、童趣虹光等“微景区”。该市还实施了名山秀水、醉美218和环太平湖等最美风景道,对沿线乡村景点、名镇名村等300余处节点串珠成链,打造了世界遗产游等旅游精品线路20余条。同时,该市成功创建了44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135个中国传统村落建成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连续9年位居全省前列。这些成果表明,黄山市在推进村庄微改造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