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当岭南美术携带着百年积累的丰富“家产”踏入上海,我们将目睹怎样的景象?在昨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与“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隆重启幕。

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将呈现一场丰富多彩的艺术盛宴,涵盖展览、舞剧、非遗醒狮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其命惟新”大展无疑是文化周的核心活动,汇集了超过350位岭南美术名家从近现代到当代的代表作800余件/套。此次展览系统梳理并呈现了广东美术在百年间的革新历程与辉煌成就,让观众得以全面领略岭南美术的独特魅力。

“这次大展,无论是作品品类还是展出规模,均是迄今广东美术展览之最。”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说。20个展厅、逾2万平方米的展厅面积、七大板块与三个专题交织叙事,从规模上来看,无愧“大展”二字。而展览之“大”,更体现在画作的历史底蕴与当代创新上。

为契合上海美术馆建筑特点,策展团队按照时间“倒叙”铺展,“我们希望创造一种探寻的仪式感。从上往下走的过程,就是从现在回望过去的过程。”王绍强介绍,展厅覆盖49米层、41米层、33米层。观众从49米层启程,先邂逅“风起南方——当代艺术实践”等具有实验性的当代新作,随后逐层向下,依次步入改革开放、新中国建设以及20世纪初洋画运动的现场。这一“由今溯古”的观展动线,巧妙地在空间的垂直维度中嵌入历史的纵深感。

33米层特别设置了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岭南画派第二代中坚画家的画作展厅,关山月展厅分为“写生·战地纪行”“宏图·祖国山河”“心象·诗意花木”三部分,黎雄才展厅则将其创作以山河巨卷、行旅写生、笔墨探新三类展开,观众可通过数十幅作品,深度探索两位名家的艺术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从49米层走向41米层的通道变身为“300米文献时光长廊”,记述广东美术百年关键节点,宛如“行走的岭南美术史”。

纵观百年,广东与上海的艺术交流从未间断。“岭南画派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上海。”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馆原馆长陈翔说,“岭南画派吸收了一部分日本与西方绘画的表达方式,在当时,与倡导‘国画复活运动’的国画研究产生碰撞。”于是,高剑父等一批广东艺术家来到上海。

交流,作为一种双向的互动,自古以来便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海派艺术巨匠黄宾虹,与广东的著名艺术家如黄节、邓实、黄般若等人交往甚密,他们之间留下了大量的信件、诗文以及珍贵的画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被后人传颂。进入20世纪30年代,决澜社的核心成员倪贻德远赴广东担任教职,他不仅将现代艺术的新思潮带到了岭南,也为两地艺术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广东艺术家如关山月、黎雄才等人的作品在上海频繁展出,岭南艺术的创新精神与海派文化的包容气质在不断的对话与交流中相互滋养,共同绽放出璀璨的艺术之花。

为深化上海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融与人才培育,除了备受瞩目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期间,我们将迎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盛宴。届时,共有7台14场舞台剧目将集中上演,涵盖舞剧、粤剧、话剧、芭蕾、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剧目均为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的原创精品,共同展现了大湾区文艺多元共生、融合创新的鲜明特质,令人期待不已。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