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日,一场名为“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盛事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隆重开幕。这一展览是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重头戏,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本次大展汇聚了超过350位岭南地区从近现代至当代的美术名家,他们的代表作品精彩纷呈。展览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不仅系统性地回顾了广东美术在百年间的创新发展历程,还全面展现了其取得的辉煌成就,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得以一睹岭南美术史上诸多经典之作的风采。其中,高剑父于1932年创作的《东战场的烈焰》尤为引人注目,这幅作品生动地记录了上海闸北在一·二八事变中所遭受的创伤,以其深沉的民族情感触动观者之心;林风眠的《青衣仕女》则以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东方仕女的灵动与飘逸之美;而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的《淬厉新之》则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105件水墨模块的巧妙拼合,探索传统绘画在当代的转型之路。正如王绍强所言,“此次展览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激发了我们对于当代艺术的深入思考。”

为增强观展体验,展览特别设置“300米文献时光长廊”,梳理广东美术百年发展脉络,并打造沉浸式数字展厅,通过AI技术让赵兽《饮早茶》、关良戏剧人物画等作品“动起来”。同时,“岭南非遗体验区”让观众在观展之余品味广东早茶,感受地道的岭南生活气息。

这并非岭南与海派的初次邂逅,而是百年文脉的一次重逢。1912年,在上海福州路的惠福里,来自广州的“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了审美书馆,他们以《真相画报》为旗帜,发出中国画革新先声。由此,粤籍美术家成为海派画坛多元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百年,沪粤两地的艺术交流绵延不绝。岭南画派将海派艺术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感知融入创作,最终形成兼具笔墨意趣与光影肌理的独特风格,展现出“革故鼎新、兼容并蓄”的艺术精神,成为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地域文化共生的典范。

在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发表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尽管沪粤两地相隔千里之遥,但它们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却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辉映。两地美术精神源远流长,传承百年,彼此之间相互成就。此次展览,林蓝副主席满怀期待,希望岭南艺术的革新精神与海派艺术的包容气度能够在此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该展览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举办,由广东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及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共同承办,并将持续开放至2026年1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