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山新闻网 正文

近年来,黄山市坚定地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教育平台的创建,全面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深入推进,激发了全社会的内生动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了黄山市建设成为生态强市的步伐,也让大黄山成为了展示美丽中国的示范窗口。在生态环境教育平台的创建中,黄山市注重挖掘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人们形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未来,黄山市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在3月12日,一位记者来到了屯溪区餐厨垃圾生态处理示范基地。在那里,他发现基地内的环境非常干净整洁,各种花草树木都充满了生机活力,即使是在露天空间,也几乎无法闻到明显的异味。

该基地工作人员陈斌介绍,基地在2020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由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现代化农业应用示范中心、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和环保处理系统构成,形成有机垃圾“规范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处理体系。有机垃圾主要来自餐厨垃圾、果蔬垃圾、园林垃圾、厨余垃圾等,经过生物发酵等技术处理后,产物符合有机肥料标准,可回归园林或农业应用,实现“产生于大自然,回归于大自然”。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对各种有机垃圾进行分类、发酵、干燥等处理,使其成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园林等生产领域。现代化农业应用示范中心通过展示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等技术的应用,向公众普及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的环保理念。

其中,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挂牌“黄山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集宣传、展示、体验于一体,通过展板、沙盘、灯箱、声光电、视频、实物和VR互动游戏等形式,向来访者普及垃圾分类理念。陈斌表示,随着新安江生态保护工作深入实施,以餐厨垃圾为主的有机垃圾处理被列为新安江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守护一江清水出新安成为黄山人民的生态共识。近年来,常有大中小学校组织师生前来参观,一些社区和单位也常来开展主题活动。

记者从黄山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为满足市民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需求,提高公民生态文明素养,我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宣教工作。全市各地积极响应,相关单位积极申报,打造具有时代气息、黄山特色的新型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目前,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黄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黄山泰达环保有限公司)、黄山千鸟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管理站、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屯溪区有机垃圾资源化生态综合体示范基地(黄山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谢裕大茶博园、安徽祁红博物馆、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获首批“黄山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命名;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获首批“安徽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命名。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首批市级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涵盖场馆类、自然生态保护类、环保设施类及其他具有生态文明教育功能的企业单位、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等多种类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为拓展生态文明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满足公众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阔平台。

“这是珙桐。”“这是长序榆。”“这是大别山五针松,是国家级极小种群保护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是榧树,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没有子房壁,只有种子,没有果实。我们平时吃的香榧,其实是种子,不是果实。”……4月21日,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管理站负责人倪味咏边走边讲授。

当天,黄山市药学会组织会员和药学工作者,走进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管理站珍稀动植物科教基地,参观动物标本馆和珍稀植物园。黄山市药学会秘书长王荭辉表示,一些中药师经常接触中药饮片,但对中药原植物缺乏认识;通过此次参观,他们加深了对药用植物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的了解,掌握了一些道地药材的鉴别方法,也提升了生态保护意识。

据了解,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省首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自然集中地和保存地,被誉为“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馆”。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管理站珍稀动植物科教基地已收集银缕梅、大别山五针松、南方红豆杉、珙桐、象鼻兰、长序榆、青钱柳等牯牛降特色物种及国家级珍稀物种140余种,陈列金钱豹、梅花鹿、棕熊、四不像、金雕等动物标本240余头(件)。

作为首批“黄山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管理站积极发挥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优势,围绕“环保+科普”新模式,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教育内涵,持续开展基地开放活动,每年接待参观研学人员数千人次,增强了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我市利用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植树节、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主题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与社会组织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公众牢固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全民生态素养。

记者从黄山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前后,该局联合市林业局、市新保中心等,组织青少年赴屯溪区餐厨垃圾生态处理示范基地参观餐厨垃圾处理车间、赴黄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观摩垃圾发电工艺流程、赴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研学活动,倡议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争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保护地球的行动者。

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思想在黄山大地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黄山成为展示美丽中国的示范窗口。

近年来,黄山市的广大市民逐渐将“生态共识”转化为“生态行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共同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在2023年,黄山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2.9%,地表水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表水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状况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此外,黄山市和歙县还荣获了第七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命名。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他们逐渐养成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在此基础上,黄山市还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推进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生态文明制度的有效落实。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态文明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此,我市将督促指导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和示范作用,探索创新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方式和方法,巩固深化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并常态化开展向公众开放活动。我们还将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形成人人关心生态环境、人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新风尚,为“美丽黄山,生态强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建设一个美丽、宜居、可持续的城市。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