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山新闻网 正文

1黄山市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中央第六巡回指导组给予肯定

从2023年9月份起,黄山市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建立“1+1+4+7”工作体系,突出“一条主线”、聚焦“三个方面”、答好“三道题目”、着力“四个整改”、聚力“五个勇当”,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中央第六巡回指导组充分肯定我市徽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做法。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央广网、安徽日报等中央及省级媒体累计刊播我市典型做法成效100多篇(条),居全省前列。

2安徽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大黄山建设,黄山迎来发展新胜势

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正式作出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决策部署后,省委常委会于2023年12月14日审议通过《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我市抢抓大黄山建设这个最大机遇、最大红利、最大动能,对标省行动方案,紧扣“1+7+N”总体布局,大力发展六大高端服务业,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产业融合力、项目带动力、服务支撑力、品牌传播力,建设大黄山核心高地,更好地把山水人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3黄山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打造“七个强市”,以新范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黄山篇章

2023年8月30日,市委七届五次会议提出,坚定不移地沿着指引的方向前进,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大黄山建设战略定位,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引导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青春友好的旅游强市、绿色智能的产业强市、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市、英才荟萃的人才强市、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走出新时代黄山高质量发展新路。

4安徽省乡村振兴现场会在黄山召开,“五个三”经验向全省全国推广

2023年7月21日,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黄山召开,这是10年来全省最高规格的乡村振兴会议,也是全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动员大会。会议点赞黄山路径,肯定黄山打法,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提炼“五个三”黄山经验并向全省推广。中央农办给予点赞并向全国推广。2023年,我市出台具体实施意见,高标准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推动“五微”走向“五创”实现“五美”,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连续9年位居全省前列。实施乡村创客引育三年行动计划,千余名乡村设计师、乡村运营师、乡村推介官成为乡村振兴新力量。携手上海大学、安徽艺术职院等推进艺术乡建,举办烟雨徽州·中国(黄山)乡村生活美学创意设计公开赛。打造推出“乡村书记话振兴”“百名村官话振兴”“新农人,周一见”等传播品牌。

5实施城市品牌全球推广计划和“四季黄山”系列营销,黄山文旅强劲复苏井喷式增长

实施“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推广计划,加快构建“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系,持续开展“四季黄山”系列发布、香港主题文旅推介,承办举办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大黄山圆桌会议、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安徽民宿大会、黄山旅游节,在全省率先推出十大文物主题游径、古徽州·72小时奇遇记等,实施百场文旅活动、百亿文旅项目“双百”计划,全年游客接待量83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43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12.5%、12.7%,均高于全省近10个百分点;黄山风景区和西递、宏村接待游客双双突破450万人,均创历史新高。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35.2%,居全省首位。先后获评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特色气象旅游城市、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康养20强,“免减优·促消费”系列活动相关做法入选2023中国旅游创业创新范例60佳。

6RCEP论坛等一批国际会议花落黄山,“国际会客厅”形象更加靓丽

举办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中日韩第一届新农人交流会、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万里茶道沿线城市市长论坛等国际展会40余场,国际友好城市等增至31个,成为全省首个对外友好交流在市、县(区)、镇村、景区四级实现突破的城市,“国际会客厅”形象更加靓丽。

7黄山全域进入高铁时代,现代化大交通打开新空间新通道

昌景黄高铁开通运营、池黄高铁联调联试,祁门南站、黟县东站相继启用,黄山全域进入高铁时代,成为安徽省第二个“米”字型高铁枢纽城市。黄山⇌香港航线复航,“黄山—上海港”“宣城 黄山 池州—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并常态化开行,为大黄山构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国际化通道。

8“迎客松英才计划”升级完善,大黄山人才新高地建设取得新业绩

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升级完善“迎客松英才计划”,全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02名,高校毕业生5680名,均创新高;系统谋划开展“人才黄山行”系列活动,开展各类活动124场;全面深化“以赛引才”,第二届中国黄山“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吸引511个优秀创业项目参赛,推进86个项目落地,协议投资额126.67亿元;加强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外交学院等2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加快建设特色人才队伍,外来人员开办精品民宿超300家,全市乡村振兴人才总量超4万人。

9深入贯彻落实文化思想,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跨上新台阶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文化思想,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推进全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徽州文脉传承工程、徽剧振兴工程,推进黄宾虹、王茂荫故居等保护利用,发布《皖南古村落“满天星”图册》,创新推出“徽学大讲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案例入选住建部首批可复制经验清单,我市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歙县梯地茶园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名录》候选项目,黄山市档案利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立全省首家民宿产业学院和徽派古建产业学院,推动新安医学、徽派古建、徽菜等产业发展,徽派古建产业产值28.24亿元、增长56.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居全省首位。

10“民声呼应”体系高效健全,十大暖民心行动综合排名连续2年全省第一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动领导干部常态化接听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健全民声呼应“六快”响应机制,把群众天天有感的事一件件办好,持续擦亮12345热线品牌。办好民生实事,十大暖民心行动群众知晓率、满意度和综合排名连续2年全省第一。黄山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系全省首批。

11大气、水环境质量再创全省全国新高,黄山市连续4年位居中国“绿都”综合评价前十

2023年,我市大气、水环境质量取得全省双第一、长三角双第二、全国前列的佳绩,再创新高。其中: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5、长三角第2、全省第1;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20(2021年第26位、2022年第24位)、长三角第2、全省第1.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连续4年位居中国“绿都”综合评价前十,黄山市及歙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黄山风景区第二次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山岳型零碳景区。

12“新安江模式”入选《经济思想指导实践案例丛书》,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发展进入“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时代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接续开展三轮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深入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抓好“浙皖合作十件事”落实,新安江流域水质持续稳定向好,连续11年达到考核要求,“新安江模式”入选《经济思想指导实践案例丛书》,并在15个流域、19个省级行政区推开,《人民日报》点赞“一条江,打开人们思想文化空间”。

13黄山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黄山新型工业化迈出新步伐

深入实施制造业“3115”行动计划,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8家,总数达588家、创2011年以来新高,黄山高新区入选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新远科技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新诺精工跻身“中国机械500强”。

14勇于探索创新,“标准黄山”建设塑造秀美新形象

探索出台最干净城市屯溪标准、写生基地服务领域团体标准、皖南古村落景区“席地而坐”服务规范、旅游警务管理服务规范、军人驿站服务和管理规范、徽派建筑木结构防火技术规范等20余项特色地方标准,《村落徽州徽派民居建设技术导则》在全省推广。相继制定《黄山毛峰茶包装管理办法》《黄山毛峰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团体标准,让茶叶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的“金叶子”。

15“体育+”取得新突破,运动黄山品牌加速形成

坚持农文旅康体融合发展,推进全民健身,发展赛事经济,举办全国竞走大奖赛、全国越野跑挑战系列赛、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黄山马拉松赛、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300余场,带动消费超4亿元。运动员周燕荣获杭州亚运会女子七人制橄榄球赛冠军。运动员吕秀芝获颁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铜牌。

16强力推动体悟实训,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实效

坚定不移地服务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立“1+7+9”全面对照学习机制,强化与长三角特别是与大上海的链接,常态化选派干部赴长三角等先发地区体悟实训,实现政、产、学、研、媒等多方面等高对接,全市8个园区与沪苏浙10个园区开展交流合作,4个园区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年度百家园区品牌案例”,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218.5亿元、增长32.1%。

17百万人口“中国好人”稳居全省前列,“好人黄山”成为城市新IP

18EOD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走出新路

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用足用好三把“绿色钥匙”,全国首单VEP收益权质押贷款项目落地祁门县,EOD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绿色金融“村落徽州”获全省推广,并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19创新推出“微改革”,重点领域改革彰显新气象

全面完成65项年度改革任务,创新推出18项“微改革”,推进国资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黄山建投集团、黄山旅游集团实现战略性重组,黄山高新区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实现一体化管理整合,营收、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亩均效益”改革获省通报表扬。

20特色做法享誉全省全国,黄山市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推深做实“作退一步想”“响潭实践”“群众点名”“富山解忧”“歙事井然”等特色做法,群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作退一步想”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3次代表安徽在全国作典型发言。

21黄山发布13个全球新物种,世界生物多样性地域标识更加突显

2023年黄山市“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上,专家团队发布了黄家岭脊蛇、牯牛石豆兰、牯牛铁线莲、蔓生景天、黄山马蹄鳖、黄山新襀(jì)、小神穴步甲、黄山皖穴步甲、诧穴胫步甲、安徽麝鼩(shè qú)、雕鳞松塔牛肝菌、黄山松塔牛肝菌、东方牛排菌等13个全球新物种。

2023年黄山市十大新闻评选办法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回信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干实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成了一批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即日起开展2023年度黄山市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候选条目在黄山日报微信公众号及客户端、“黄山在线”网站首页推出,通过网络开展投票评选,并将从参与投票的读者中随机抽出75名幸运者予以奖励。

1.投票方式:每个微信号限投1次,每次投票至少选满10条,否则视为无效,无法参与抽奖。

2.截止时间:2024年2月20日24时。

3.奖项设置:幸运奖75名,给予黄山日报精心准备的奖品。

热忱期待读者、网友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