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日,龙泉市剑池街道七星井社区的欧冶子公园附近,一座占地约20平方米的“慈善爱心小屋”格外热闹。自9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这个小屋已经成为了周边居民心中不可或缺的“温暖地标”。在这里,每天都能听到磨刀师傅的霍霍磨刀声、理发剪刀的咔嚓剪发声,以及义诊医生轻柔的问询声,这些声音与居民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幸福图景,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烟火气息。

在首日的启用仪式上,这座位于街头的温馨小屋便展示了其出色的服务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便民服务。总计为44位居民提供了免费理发服务,为28把刀具进行了磨砺,修复了13件家用电器,缝补了5件衣物,并制作了25幅精美的窗花。当天服务人次累计达到了115人次。龙泉市慈善总会的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慈善爱心小屋”并非一个临时的服务点,而是一个致力于实现志愿慈善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的固定场所。它为那些曾经零散分布的便民服务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家园”,让社区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这些温馨的服务。

作为龙泉市创新基层慈善服务的新载体,“慈善爱心小屋”的高效运转,离不开背后成熟的“银发志愿”服务体系支撑。龙泉市秦光公益志愿者协会依托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义剪队和艺术团四支专业队伍,仅去年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99场次,服务超6000人次。专业的志愿力量入驻,让小屋的服务既有温度,更有精度,能精准对接居民多样化需求。

“这里原是闲置微空间,现在变身为服务驿站。”七星井社区党委书记陈宏伟的话,点出了小屋的“蜕变”意义。通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将居民最急需的义剪、义诊、磨刀、缝补等服务“搬”进小屋,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成功解决了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让便民服务真正“触手可及”。

值得一提的是,龙泉市还创新建立了“慈善爱心基金”保障机制。通过社会募捐、企业赞助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小屋运营,并由社区两委成员、居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公示收支明细,确保善款使用公开透明。

如今,龙泉市在慈善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慈善爱心小屋”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布局。在七星井社区,小屋以综合便民服务为核心,致力于满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多样化的需求;城东社区则别出心裁地打造了“夏夜港湾”,专注于夜间服务,填补了夜间便民服务的空白;而西新社区的小屋则专注于健康监测,成为连接老年人与健康服务的“健康连心桥”。 随着更多街头小屋的建成和使用,龙泉市在社区慈善事业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微空间+银发志愿”的新路径。这一创新模式让慈善文化真正融入市井生活,成为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中一股温暖而坚实的力量。通过这些小屋,龙泉市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