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如果说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的“数豆子”神器,生动地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为大型商场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那么在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特别是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的过程中,AI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为公众呈现了一个“人工智能助力消费”的生动“民生样本”。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科技在服务民生领域的积极作用,更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智能的购物体验。

近日,静安区宁家·黄山市集焕然一新,引人注目的是,每个摊位上传统的电子秤都升级为“AI智能识别电子秤”。商户们不再需要对照价目表逐一核对单价,只需将青菜、萝卜、水果等各式菜品轻轻放置于秤台,系统便能够通过先进的“物脸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菜品名称,并迅速匹配相应的单价。在实时计算出重量与总价的同时,这些数据还会同步显示在屏幕上,让顾客一目了然,购物体验更加便捷高效。

今年以来,上海提前完成包括黄山市集在内80家标准化菜市场的升级改造,不仅在硬件设施上焕然一新,还植入以“AI智能识别电子秤”为数字底座的“数据大脑”,更是升级改造过程中的“标配”——哪种菜品卖得最好、哪个时段客流最集中、当日营收多少,“AI智能识别电子秤”上形成的一笔笔交易最终归集成“买菜大数据”,可以帮助商户及时调整进货。之前凭经验进货常出现“有的菜不够卖、有的菜剩一堆”,现在根据销售数据按需采购,损耗减少了,营收效率也提上去了。

不仅是标准化菜市场,盒马、联华超市等商超企业也广泛使用AI视觉秤技术,盒马自主研发的AI视觉秤技术,能够准确识别1000种以上的蔬菜、水果、干货、零食等,识别时间不超过0.8秒。目前,盒马已将这项专利技术向大润发、三江购物等企业共享。

市商务委员会明确指出,在未来的发展计划中,上海将致力于实现“让人工智能消费终端走进千家万户,人工智能商业终端覆盖千商万店”的目标。为此,上海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新产品的首发、首秀和首展,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服务”的消费场景。同时,打造具有人工智能特色的新型商圈,助力实体商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这些举措,旨在将“人工智能+消费”模式打造成推动上海消费市场能级提升、加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新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